文/图本报见习记者李亚腾
“丧礼去掉了纸货,没了吹棚,家里的开支省了15000元左右……”喜事新办、厚养薄葬、文明理事的社会新风尚,已慢慢的扎根在济宁高新区王因街道的群众心中。而“好儿媳”“好婆婆”等移风易俗教育实践的评选,也在潜移默化地引导着群众改掉陋习,树立良好的新风尚。
“好婆婆”有绝招家中树和谐新风
婆婆擀皮,儿媳包馅,看似再普通不过的场景,却在济宁高新区王因街道后岗村戴淑梅的家中,显得格外温馨。天将傍晚,婆婆戴淑梅和儿媳李若男在做饭,配合得相当默契。“孙女马上就放学了,一会我得提前去村口接她。”4岁的孙女对于戴淑梅来说就是个宝,子女外出上班,照顾孩子成了她第一重任。
戴淑梅的老公公今年81岁,2002年出了场车祸导致终身残疾,15年如一日,戴淑梅与家人一起伺候到现在,四年前儿子结了婚,家里大大小小事情又都要靠她去操持,“我就把儿媳当做亲生闺女来对待,遇事多谦让他们,有事一起商量,将心比心其实并不难。”戴淑梅说着笑了起来。
几年前,后岗村开展的“好儿媳”“好婆婆”评选活动中,戴淑梅获得了“好婆婆”的荣誉称号。“一次吃饭的时候,4岁的女儿看到她爸给她爷爷夹了一块肉,便立刻夹了一块肉给爸爸,当时全家人都非常高兴。”李若男说,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婆婆不仅对子女非常疼爱,而且对长辈也是十分孝顺,让子女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了教育。
加大工作力度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
后岗村村民戴淑梅(右)与儿媳翻看全家福照片,其乐融融。
红白理事会分成回汉两组,操作更灵活
“小康楼”、柏油路、休闲广场……十年来,济宁高新区王因街道后岗村,不仅在村容村貌方面持续改善,村风、民风更是变得文明、和谐。
“后岗村作为一个回汉融合的村居,在传统习俗上有着多样性和不同性,村民们对于婚丧嫁娶的传统‘老礼\’更是非常重视。”如何让铺张浪费的老习俗得以改变,济宁高新区王因街道后岗村支部书记张明武,在红白理事会成立后,带领成员挨家走访进行“移风易俗”宣传。
“给村民发放了‘移风易俗\’明白纸,村民也都非常理解和支持,宣传工作并非想象的那么举步维艰。”张明武说,回汉融合的村居,民族之间习俗自然不同,红白理事会分成了汉、回两组,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更好、更灵活的操作,并已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在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方面,发挥着很大作用。
“丧礼去掉了纸货,没了吹棚,朋友亲属全部佩戴黑纱,虽比老习俗简化了很多,但我们也明白丧事简办的好处,每桌饭菜220元,比规定的260元标准还要低,这次丧礼家里一共节省了15000元左右。”王因街道后岗村村民颛孙长勋说,村里红白理事会到家里宣传时,开始他也有抵触,但“移风易俗”的持续开展,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明白与其老人去世后大操大办相互攀比,真不如在世时多孝顺、多陪伴。
“王因街道在‘移风易俗\’工作开始之初,便立刻印发《王因街道办事处移风易俗工作方案》,并召集辖区内所有村居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召开会议,告知如何实施。”济宁高新区王因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秦贞海介绍,召集完村委领导班子之后,紧接着便召集了各村的家族管事人、大型餐饮行业负责人,向他们进行‘移风易俗\’的宣讲,并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
“前几天,王因街道玉皇庙村一户村民家中有丧礼,街道民政办工作人员和村委会成员去家中进行‘移风易俗\’宣讲,过世老人是一名90多岁的老党员,同时家中二儿子也是党员。”秦贞海说,工作人员通过党员应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向这个党员家庭讲起,起初这户人家虽有不情愿,但家属也十分配合和理解,表示葬礼将一切从简。
“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党员要带头宣传倡导‘移风易俗\’,带头文明节俭办婚丧事。”秦贞海说,王因街道59个村居的村委会和社区总支以及教育、卫生等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部签署移风易俗承诺书,遏制婚丧陋习和不良社会风气,进一步推动王因街道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开展。
新闻推荐
天冷了,菜篮子近期难“减负” 逢节必涨?菜价上涨多受天气影响
本报讯随着元旦的临近,广受市民关注的菜篮子是否会“逢节必涨”呢?昨天,记者探访济宁市部分蔬菜批发市场及城区超市、农贸市场了解到,虽然目前多数蔬菜的零售价格尚未出现明显波动,但从批发端来看,不少...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