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唐修岳)市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1至10月济宁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到1388家,纳统数量居全省第2位,仅次于青岛市,比上年同期净增28家,共实现营业收入302.1亿元,同比增长16.0%,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6位。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433家,比上年同期净增32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7%,居全省第9位。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涨势明显。前10个月全市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148.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49.0%,同比增长17.3%,对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增长贡献率为52.3%。分行业大类来看,支撑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的主要是仓储业、邮政业,1至10月营业收入分别为17.6亿元、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2%、29.3%。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蓬勃发展。全市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蓬勃发展,保持快速增长态势。1至10月全市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3.1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规模以上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6.8亿元,同比增长9.9%;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36.2%;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8.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快速增长。全市202家规模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3.4亿元,同比增长22.2%。主要是占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比重较大的企业管理服务保持持续较快增长;机械设备租赁、人力资源服务增速带动作用大,是济宁市经济稳中有升的缩影。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逐步扭转下跌态势。全市142家规模以上科研和技术服务业总体呈现“由跌转升”的态势,实现营业收入22.7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比1至6月提高11.3个百分点。其中,占比较大的规模以上专业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4.7亿元,同比下降0.47%。规模以上研究和实验发展比重偏小但涨势明显,1至10月实现营业收入3.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2.7%。另外,规模以上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仅实现营业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9.8%。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发展较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类家庭、美容、保健、清洁、修理等生活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济宁市目前达到规模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尽管数量不多,比重较小,但整体发展态势较好。全市73家规模以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8.1亿元,同比增长17.7%。
卫生和社会工作服务业起步发展。随着当前各大私立医院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尤其是妇婴类,整形美容类私立医院受到人们的青睐,全市11家规模以上卫生和社会工作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8.9%。
文化、体育、娱乐业全面上涨。全市46家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1亿元,同比增长23.3%。其中,规模以上文化艺术业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27.9%。
此外,就重点领域服务业发展情况来看,济宁市新兴服务业发展方兴未艾,为经济增长积累了新动能新动力,推动了全市经济转型振兴。全市提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服务的四众平台达到65个。
新闻推荐
城区最后一批经适房昨日抓阄,655户家庭圆住房梦 赶上末班车,心里真是畅
本报讯昨日下午,运河怡居城、时星·御德经济适用住房公开抓阄仪式在声远舞台举行,为确保经济适用住房认购公平、公正,市房管局采取了“抓阄”的方式,向符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申请人公开抽号认购销售...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