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居民发放移风易俗挂历,营造浓厚氛围。文/图本报记者孔茜
通讯员汪孟轩
“吹棚、纸货、孝布没有了,三样净省七千多……”日前,济宁高新区洸河街道“刮起”移风易俗文明新风,简化流程、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各个社区村居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谁家有事入户宣讲,倡导文明节俭婚俗,喜宴每桌不超600元,丧事宴席每桌不超500元。村民对此普遍称好,洸河新苑社区苏东村、杨楼村还被评为高新区移风易俗先进典型。
党员表率开好头
移风易俗成“新风尚”
家住小高层,闲时逛广场,济宁高新区洸河街道洸河新苑社区各村村民现已都是“地道”的社区居民。“我们骨子里对于婚丧习俗还是十分重视的,要想让移风易俗深入人心,接受流程简办,开头、表率十分重要。”济宁高新区洸河街道洸河新苑社区苏东村书记兼村主任高峰自参加完街道党员干部移风易俗动员大会后,便开始琢磨怎样在村里开好这个头。
集体宣讲、成立红白理事会、发放宣传日历……就在村里忙活开展各式移风易俗宣传活动的时候,高峰的老父亲离开了。“不要给我披麻戴孝,不要扎纸货,不要请乐队吹棚,该是什么规定就按什么规定走。”高峰说,自己的父亲是个老党员,走之前对自己再三叮嘱希望丧礼简办。在知道父亲心愿后,高峰心中悲喜交加。“按老家的风俗,不进行厚葬为不孝,感觉会亏欠父亲,但作为第一个白事,村支书家自己开头,村民更能打消顾虑,破除传统陋习。”
并非独子的高峰,虽心中有了决断但还是决定和自己的母亲、兄弟开个小会商量一下。就这样,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我们四兄弟和母亲都是党员,如果一个党员之家都做不出表率,村民们心中就都会打退堂鼓,就更不能遵守移风易俗的规定。”家人达成共识后,高峰筹备起了丧事。
“丧礼没有纸货、没有吹棚,亲属佩戴白花或黑纱,这三样就省了七千多……”办完丧事的高峰给村民算了一笔账,按照移风易俗规定来,既省时省力还降低成本。“为打消群众怕被看笑话的心态,村里还专门拿出一部分资金予以奖励,村里前20名丧礼按照规定走的,每户就奖3000元。”高峰介绍,目前,已经发放奖励2户,大家心态也有了很大转变,都认为移风易俗是好事,厚养薄葬才是孝。
移风易俗入人心
群众自觉当标杆
开大会宣讲移风易俗精神,入户宣讲移风易俗规定,张贴移风易俗注意事项,成立村居红白理事会服务群众。作为移风易俗先进典型的杨楼村,8月份就迎来了“表率之家”。“在事先得知消息后,红白理事会的成员就入户进行宣讲规定。”济宁高新区洸河街道洸河新苑社区杨楼村支部委员姚少震说,该户村民有2个兄弟,3个姐妹,属于家族较大的人家,家中素质都比较高,我们表明来意后,一家人表示愿意按照规定办,做个好表率。
“虽然大家都知道移风易俗的好处,但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还是不太能接受。”姚少震说,除了日常的宣讲、宣传外,近日,村里将会把移风易俗的规定写入村规明约中,就是为了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如果谁家不遵守,村里的一些福利也会进行削减或终止。”
“喜事新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都是移风易俗的社会新风尚,也是惠民利民的事情。”济宁高新区洸河街道洸河新苑社区主任邢凡千介绍,为推进移风易俗各项事宜,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居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一约四会”作用,推进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破除封建迷信,反对盲目攀比。
“对于节俭婚俗各个方面,街道都是经过反复考察、商议制定的。比如喜宴每桌标准不得超过600元,丧事宴席每桌不得超过500元。”邢凡千说,由于洸河街道所处位置位于城区,物价与其他村居相比较高,所以简单的按照200-300元的标准相对不太现实。经过对附近酒楼、饭店的多次走访询价,召开商讨会等,最终制定出了较为合理且村民能够接受的宴席标准。
同时,各村居由村委、村民共同成立约8人的红白理事会。“红白理事会内有村委、有账房,既能进行规定宣讲,又能够为群众提供免费服务,出人出力,群众心中感觉不错。”邢凡千介绍,在不断的宣传倡导下,各村居人员思想上有了很大转变,从原来的不理解、抵触,到现在自觉遵守规定,不讲排场,简化流程,既不怕笑话,还以此为“荣”,移风易俗成为了“新风尚”。
新闻推荐
案例:患者常先生,37岁,支气管哮喘病史9年,常因感冒及闻到异常气味、接触冷空气等发生呼吸困难、咳嗽、胸闷,刚开始发作时可自行缓解,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加,现在发作时需经治疗后才能缓解。读者常先生问:什...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