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刘建业)残疾人因功能缺陷和外界障碍,成为贫困人口中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近年来,全市各级残联组织充分发挥党委政府联系广大残疾人的桥梁纽带作用,实施“就业赋能、基地带动、社保兜底、康复救助、文教提升”助力扶残脱贫行动,开展“精准纳入、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指导、精准脱贫”靶向扶贫,全市残疾人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
从“准”字上下工夫,抓识别抓动态,填好精准化“需求表”。利用残疾人组织网络以及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等信息管理系统,在“六核对一规范”基础上对建档立卡残疾人调查摸底,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建立贫困残疾人数据动态调整更新机制,以3个月为周期,对建档立卡的28563名贫困残疾人逐户进行摸查,动态掌握贫困残疾人家庭情况以及各类需求。建立完善贫困残疾人专项数据库,定制化研判致贫原因和需求。乡镇(街道)全部单独设立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电子和纸质档案。会同市扶贫办制定印发《扶贫助残手册》,对残疾人家庭情况、落实政策、帮扶台账进行详细记录、动态更新,并交由家庭成员保管,使其成为监督政策落实的主体。
从“扶”字上下工夫,抓党建抓载体,构筑人情味“帮扶网”。从解决贫困残疾人衣食住行问题入手,通过抓党建、抓包保、抓载体,提升贫困群众生活质量,让贫困残疾人生活更有尊严、发展更有愿景。联合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办实施基层党组织结对助残扶贫工程,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与所属村的党组织以及有支部联建关系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基层党组织结成帮扶对子,实现贫困残疾人帮扶工作全覆盖、无缝隙。全面实施贫困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救助,采用市级资金共向全市纳入***范围内残疾人发放3106件辅助器具,另争取国家彩票公益金项目和省福利基金会项目,为贫困残疾人免费适配辅助器具3524件,共为6630名贫困残疾人配发了辅助器具,实现贫困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救助全覆盖。践行攻坚承诺,全市建有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80处,安置残疾人就业1040名。为800名机动轮椅车残疾人驾驶员发放每人每年260元的燃油补贴,为12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建设和改造。落实资金37.5万元,救助127名新入学残疾大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大学生。推动社保兜底,3.5万名重度残疾人享受了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额补贴,6.8万名重度残疾人享受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额补贴政策,有50799名残疾人纳入低保救助范围,110776人次残疾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年内为281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危房改造。
从“带”字上下工夫,抓发展抓提升,夯实多元化“脱贫路”。围绕增强贫困残疾人自我“造血”能力,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元化脱贫模式,引导带动贫困残疾人增收脱贫。实施“千牵万·互联网+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行动”,累计为622名贫困残疾人开展电子商务培训。落实市级资金72.5万元,以产业项目运作方式,对147个市派第一书记帮包村中725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予以扶持。托养带动,全市建有残疾人托养机构32处,托养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重度肢体残疾人838名。培训带动,推行职业技能、心理疏导、法制教育、励志教育“四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全市各级依托残疾人扶贫基地、培训机构已为3500名残疾人开展免费培训。督导带动,将年度任务分解细化到月,建立月计划及月完成情况定期报送及市抓推进、县乡抓落实的工作制度。本年内相继召开5次残疾人脱贫攻坚专题会议,加大对县市区指导督导力度。
新闻推荐
日前,济宁日报社、济宁中山公用水务第四届“水务杯”乒乓球联谊赛在胜中乒乓球俱乐部拉开序幕。乒乓球爱好者通过友谊比赛的桥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切磋球技、增进沟通,共进步、同发展,也把“更高、...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