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斐
寒风料峭中,济宁高新区的项目建设场面依然是热潮滚滚。
济宁高新区积极抢抓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机遇,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引领区、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三大定位,持续不断聚集创新资源与要素,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发展态势。预计1至11月份,地区生产总值497亿元,增长8%;规模工业总产值1070亿元,增长15.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1亿元,税收占比达84%;固定资产投资355亿元,增长11.8%;实际利用外资13亿元,增长56.6%;进出口总额74.2亿元,增长25.7%。
据了解,泰丰高性能液压集成系统项目为中国制造“2025”工业转型升级强基工程,总投资15亿元,一期投资8.5亿元,建成了关键加工、计量理化等中心。研发的5种产品(目前4种已完成样品试制),突破了我国航母、大飞机、高铁等关键设备核心液压件受制于人的局面,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达90%以上。鲁抗高新生物技术产业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7.2亿元,项目一期投资7.5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5亿元,支撑鲁抗医药持续走在行业前列,跨入高端制药新时代。锐博高端智能制造项目是济宁工程机械零部件“走出去”战略核心项目,为世界多家知名企业提供核心零部件。
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他们拉开一区十园布局,全面提升项目承载能力,并设立了蓼河新区,规划了科技金融园等5个街道属地园区,推进建设了生物医药等4个专业园区,引导产业集群式发展。同时,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启动了河道水系、交通体系、地下空间、生态绿化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建设生态美丽高新。蓼河新区是高新区建设城市复合中心的核心区,总规划面积42平方公里,初步构建“一轴、一廊、多组团”格局,“一轴”为蓼河生态水轴,“一廊”为海川路双创走廊,多组团为产城融合示范、职住相对平衡片区,其中北部组团规划面积10.6平方公里,以“城市会客厅”的理念,重点打造生态型体验式中心综合体,涵盖商务办公、专家公寓、总部经济、康复医疗、高端居住、休闲娱乐等复合城市功能。
济宁高新区实施四项改革,全面激活内生发展动力。实施“主导产业+园区”投资促进改革,组建了投资促进会战指挥部,一步到位配齐了50余人的投资促进团队、60余人园区运管团队,招商和项目成效进一步提升。实施区街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了“责权统一、明确基数、收支挂钩、绩效结合”的财政体制格局。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梳理五张清单、实施五项创新、改进五项服务、明确九条禁令,监管服务效能大幅提升。改革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将分散的国有资产进行统一经营管理,设立了高新控股集团,提高了融资能力和资产利用效率。此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提高民生保障水平。10大类38项民生实事工程有序推进,民生相关领域支出同比增长10.2 %;城乡低保标准完成“十二连增”,1257户贫困户、2656人全部实现了脱贫;街道卫生院全部实现三级医院“同质化”服务。深化医养结合试点,在全市率先实现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7个村被列入省棚户区改造计划,开工率已达100%。
新闻推荐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李杨)“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好了,这么快啊!”近日,前来高新区市民中心办理医保业务的马先生和张女士相互对视,重复着这样一句话。“我们家就住绿色家园,真是在家门口办业务,太方便了...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