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张嘉衬)为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济宁高新区通过推进国家级试点建设、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设创新载体和平台以及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等方面,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5.45%,高于全市14.67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一位。
在推进国家级试点建设方面,按照发展有战略、支撑有平台、创新有协同、产品有专利、竞争有优势的总思路,做好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建设的融合协同发展,争取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平台建设项目和科技计划项目,带动全区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提升。截至目前,获批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和项目20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0个、省级79项、市级105项,获济宁市科学技术奖17项。
济宁高新区积极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优势知识产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协调落实相关政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今年,共组织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前三季度,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93.41亿元,占比达到45.45%,高于全市14.67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一位;全社会研发投入(R&D)达到16.94亿元;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3.46%,比年初提高0.67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一位;科大机电等8家企业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占全市61.5%;通佳机械等3家企业获批山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占全市60%。
同时,通过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协同,增强企业研发和创新能力。另外,在知识产权工作方面,今年1-10月份,三类专利申请1456件,授权969件,发明专利申请277件,授权71件,位居全市第二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9.13件,稳居全市第一位;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8家、占全市61.5%,山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占全市60%。
新闻推荐
本报兖州讯(记者孙逊)今年以来,兖州区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的创新,采取多种方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自身“造血”功能,增加村集体收入,为搞好收入分配、巩固...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