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1年,林则徐来到济宁赴任河道总督,短短半年时间,只是他沉浮宦海四十年中的一页,但林则徐清正廉洁、尽职尽责的务实精神却不失为济宁近代史上的一个亮点。12月8日,济宁市运河文化研究会理事刘广新走进“文化济宁·百姓讲堂”,主讲讲座《林则徐在济宁》,述说林则徐在济宁的那段短暂而光辉的历史。
严格整治吏治 秉正廉明让下属不敢怠政
道光十一年(1831年),林则徐任江宁布政使,时值江苏沿江一带水灾,林则徐受举荐总司江北赈抚事宜,由于“宣力勤劳”和干练的施政才能,深得道光帝眷顾,被举荐擢升为河道总督。获知这一消息时,林则徐曾以自己不谙河务为由向道光帝请辞,然而,清代河工积弊颇深,贪污中饱已成积习,清政府拨付的治河款项虽多,经过层层克扣,用于河务上的已所剩无几。道光帝下定决心要彻底整顿这一问题,对于林则徐,更是寄予厚望。林则徐深知圣望难违,便决心赴任,用自己的努力和业绩来报答圣恩。
东河河道总督管辖山东、河南两省境内黄河、运河的防修事物,林则徐接任时正值严冬,霜降水落后,山东运河沿岸冰冻受阻。为了来年新漕河畅行无阻,林则徐立即布置运河挑挖工程,命令加快工程进度,并加大对施工质量的监督,如有偷工减料和消极怠工者,一经查出立即处罚。一天,林则徐来到巨嘉汛,发现该汛主簿徐恂督工不力,河床挖得深浅不一,日后势必发生淤积,致使河床变弯,林则徐直接摘去徐恂的顶戴,责令他重新督工展宽,然后视督补情形再定去留。看到新任河道总督如此秉正廉明,河道官员和河工个个宾服,不敢马虎从事。
按照清朝制度,河道总督有稽查考核之责,道光十二年(1832年)正月,林则徐亲赴运河道、兖沂道逐数盘查钱粮,当堂查对库册及收支月报库簿,查验结果与现存银数均宜相符合。之后,林则徐又亲赴开归、河北两道盘查,经过盘查折算,他将道光十一年(1831年)河南、山东两省黄河、运河各道用银总数作结,并与上三年的用银数量作了比较,并在奏折中附具清单,一一说明支付款项,清清楚楚、分毫不差,林则徐整顿吏治的效果可见一斑。
此外,林则徐在河道总督任上时,部分堤防闸坝年久失修,枯水季节济运之水不能输进,雨季运河暴涨却宣泄不畅。山东泉河厅东平州汛戴村滚水坝遏制汶济运河的关键工程,林则徐亲临现场,监督拆修工作,之后又上奏清廷请修运河厅济宁州汛五处堤工、民堰、减水闸。林则徐本着节约国本的原则,按工造价、减之又减,并请求速速动工,确保漕船重运未到和汛水未涨之前一律赶修完毕。
当年二月十八日,林则徐到任济宁仅七十余天的时候,接到调任江苏巡抚的圣旨,在写给同乡的信中,林则徐坦言,本想为河工剔除弊端,却碍于积弊太深、人际关系复杂,深感改革阻力重重。不久之后,新任河道总督吴邦庆到任,林则徐于五月二十五日离开济宁,结束了他在济宁164天的河道总督任期。
1
讲座现场来了不少听众
2
躬亲检查垛料,细致程度让皇帝吃惊
尽管林则徐在河道总督任上的时间不长,但从一些琐事上,足可以看出他工作的细致、严谨。
道光十二年(1832年)正月下旬,林则徐在黄河两岸查验河防各厅的料垛(用高粱秆子、杨柳枝和泥土混合而成的垛子,每个长约六丈,是修防堵口的第一要件)。按照修防需要,料垛应该储放在河堤工地附近,但实际情况是,原本并不宽阔的河底工段,却堆满了从河中挖出的冻土、冰块以及其他施工用的杂料。因此,料垛并不能全部放在堤顶,河吏们也利用这种机会从中贪污作弊。朝廷每年花费诸多白银从各地购置调运,但每年水灾来袭时,却没有充足的垛料可以用来护防。面对这一情况,林则徐决心逐垛细致拆验,他亲自从黄河北岸的曹考厅查起,一直查到黄沁厅。搁在以往,河道总督只是听听唱报、看看外表,林则徐却事必躬亲、勒缰下马,带领随从穿行于垛与垛的夹缝中,亲自测量料垛的高度尺寸,推算评估险情地段的储备数量,观察料垛的新旧虚实。当查至兰仪厅蔡家楼时,林则徐发现垛底贮有潮湿的垛料,他当即决定将该听同知于卿保撤任,并责成继任官员逐个垛拆开晾晒,晾干发现有所折耗,仍由于卿保负责赔补,限期补齐后再进行检验。
还有一次,林则徐街道商虞厅通判禀报,称虞城上汛十六堡底厂的存秸,有五十六垛被烧。林则徐觉得情节可疑,估计不是有奸滑的商人故意纵火,希望抬高物价从中牟利,就是汛员或河道工作人员监守自盗,想毁灭自己的犯罪证据。林则徐下令,有关部门在他查案之前补齐秸垛,并对监守人员及兵丁进行处罚。
之后,林则徐将检验料垛的情况上奏道光帝,道光帝见林则徐的奏折对料垛管理的弊端查验得如此详细,便在奏折中予以硃批:“一直以来,从没有哪个河道总督查验河工料垛能这么认真。”除了皇帝赞赏有加,林则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也得到沿河兵夫和百姓的交口称赞。
3
喜爱以文会友,常在好友家吟诗作对
生活中的林则徐精于诗词、擅长书法,在济宁期间,林则徐常常以文会友。在他的朋友中,关系最好的当属刘凝辉。刘凝辉出身诗书世家,因祖上经商成为济宁巨富,他的府宅就临近河道院属,是一套三进院落,宅内假山俊石、亭榭玲珑、小桥流水、画廊通幽。林则徐常到刘府做客,与刘凝辉作诗答对、吟诵唱和,还为刘凝辉撰写了一幅书联——“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刘凝辉则把此联刻在石碑上,镶嵌在假山前以示荣耀。
此外,林则徐还与济宁名门望族——孙氏三代人有过交往。孙玉庭在乾隆年间高中进士,之后官至两江总督,林则徐在担任江苏按察使期间深受孙玉庭器重,受到他的重用和提拔,为江南黎民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在林则徐就任河道总督期间,曾前往城北汪庄拜望时年80岁高龄的孙玉庭,两人相见叙旧互相倾诉衷肠。当林则徐调任江苏巡抚离开济宁时,孙玉庭派人将林则徐送至码头。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妥协求和,对内加紧压榨百姓,清朝统治内部矛盾激化,云南各族人民不断掀起反抗压迫的武装斗争。林则徐临危受命,赴任昆明组织平乱,孙玉庭之孙孙毓溎曾提出过有效建议,在林则徐平乱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公元1850年,咸丰皇帝登基时,孙玉庭的三子、户部尚书孙瑞珍保奏推荐林则徐再度出山。他与孙氏三代人皆为朝廷官员,共同致力于“安内”,共同为维护清政府统治发挥着作用。
(记者 张昭晖 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济宁讯(记者张静)12月9日,济宁市江西商会成立。济宁市江西商会于2017年7月30日经民政局批准注册,前身为山东省江西商会济宁办事处。在山东省江西商会的领导下,在济宁市工商联等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