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梁琨
本报通讯员刘存东张丹张涛
“尊法守规明礼,安全文明出行”是今年“12·2全国交通安全日”的宣传主题。如今,在城市文明交通、遵章出行已蔚然成风,但在农村地区仍存在许多交通违法行为。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道路交通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公路路面的结构得到不断改善和提升。然而,穿梭农村的车辆越来越多、行驶速度也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交通安全隐患逐渐凸显,交通事故也呈增加态势。
在济宁市,农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形势依然严峻:十多人乘坐狭小的农用三轮车行驶在车辆飞驰的国省道上;多名小学生从一辆报废面包车上陆续下车;不少附近的村民心存侥幸酒驾被抓;某农民本想搞运输致富,结果倾尽积蓄购入一辆报废农用三轮车深夜运输石头,第三天运输时加速拐弯车毁人亡……
“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薄弱,是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市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农民生活节奏缓慢,不乏一些人员持有“我行我素”的生活出行习惯。交通安全知识匮乏、安全意识薄弱,而且自我约束力差,侥幸心理严重。虽然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中青年进城务工,交通安全意识得到一定提升,但留守在村庄的老人、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仍令人堪忧。“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分子以此为契机,使用不符合标准的车辆发展运输,还有一些人员无视法律和公共道路安全,肆意酒驾、醉驾等等,给广大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该负责人补充说,近年来,虽然济宁市“村村通”工作发展迅速,但一些道路受安全设施基础建设迟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车辆、驾驶员数量快速增长的矛盾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导致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事态严峻,影响面广,整改、宣传、引导迫在眉睫。为提升农民交通安全意识、改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济宁市各县市区交警部门积极行动,在全市范围内采取各类工作措施,全面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工作。
加大查处力度,对违法行为“围追堵截”。任城区交警大队连续多日在南张街道、二十里铺街道对黑校车展开突击检查,对违法车辆进行扣押并强制报废,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罚驾驶员;市中交警大队将精力下沉到乡村,持续深入辖区国省道与村庄交汇路口,对过往驾驶员展开突击酒驾检查,依法对酒驾、醉驾驾驶员进行严格查处,纠正了周边村庄村民酒后驾驶的不良习惯,有效维护乡村道路安全。记者还了解到,今年以来,济宁市交警部门先后组织开展货车违法载人专项整治行动、渣土车严重违法和货车超限超载专项整治行动、深化路面交通违法整治专项行动、重型柴油货车集中整治行动等一系列整治行动,加大路面秩序整治力度,道路交通秩序管控能力取得进一步提升。
设置“两站两员”,加大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按照济宁市《关于加强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市交警支队按照“属地监管与分级监管相结合、属地监管为主”的原则,全市共有400多个行政村设置了劝导站,招录乡镇道路交通管理员1270名,在村口主干道开展宣传劝导活动,向过往行人和驾驶员发放宣传材料,并且对日常工作中的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剖析,大力宣传驾驶员要自觉做到不超员、不酒驾、遵守道路交通信号灯、安全驾驶等,倡议广大交通参与者要做到行车、走路有序,互相文明礼让、切实增强文明交通安全意识。同时,进行交通法规宣传,通过发放交通法规宣传材料,讲解交通法规知识,劝导不文明交通陋习,教育违反交通法规驾驶人,使广大村民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有效提升了农村驾驶人和群众的文明交通、安全出行的意识。
引进高科技手段,警示车辆行人谨慎出行。北外环东延线是进出城区的主要道路之一,连接着高新区和兖州区,该线路的通车大大改善了周边交通,但交通事故率却不断攀升。高新交警大队调查发现沿线仅高新区辖区内途径8个村庄,有多条支路通往村庄。该路段不仅是进出城区的道路,也是周边村庄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为完善路网、改善周边道路安全现状,高新区交警大队在沿线15个事故易发路口安装8套行人过路预警系统、7套会车提醒系统,通过广播、语音、指示灯等多种方式,提醒来往车辆行人。据统计,自今年6月系统正式启用至今,该路段事故发生率极低,无一起人员伤亡交通事故,极大地保护了周边村民及过往车辆的交通安全。
设施是基础,制度是保障,意识是关键,维护靠大家。改善济宁市农村交通安全现状,需要全市各县市区交警部门的努力,也需要有关部门联合联动、严格落实相关保障制度,更离不开广大群众从自我做起,进一步提高自身约束力和遵章意识,共同守护关系你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交通秩序。
新闻推荐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李文豪王聪)“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济宁经济开发区坚持实行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双招并举、双引联动”,打造人才与项目良性互动和高效融合的良好局...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