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尹彤吕光社
本报通讯员李静
11月13日一早,济宁市任城区司法辅助事务中心里,十几名送达人员拿着传票等庭前诉讼文件,两人一组开始今天的送达。将送达工作委托给第三方进行,源于今年6月任城区人民法院对传统送达模式的改革。过去,送达由法院人员负责,试点公证送达后,法院将民事案件诉讼材料的送达工作全部交付给事务中心,送达方式也由先邮寄再上门变成了先电话通知领取再上门送达。
任城法院立案信访局局长助理李冰告诉记者,改革前,案件分配到各庭后,书记员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传票等庭前诉讼文书邮寄给当事人。这种方式看似便捷,但存在当事人故意拒收、农村人口流动性大人员难寻等问题,另外一些特快专递人员对工作不负责任,对于送达中稍有难度的诉讼对象,便以“无法联系”“外出未归”等理由退回法院。据统计,通过邮寄方式首次送达率只有20%左右,不仅浪费了资金,法律文书被退回后还需再次上门送达,一来一回至少浪费了一周时间。
此外,未改革前,法院送达工作由书记员负责,但他们还要承担开庭记录、询问调查记录、校对法律文书、案卷整理等工作,而且很多法庭的书记员明显不足。以民二庭为例,以前庭里有七八名法官,书记员只有五名,每年一千多起案件,案件多时书记员跟开庭都忙不过来,上门送达只能去其他部门“借人”,实在没人就得法官一同送达。如果当事人家在县城,那么一次送达就可能占据法官一天的时间,严重影响了法官的办案效率。
为化解邮寄送达率低、法院人员少、审限紧等送达难题,今年4月,任城区人民法院启动改革,和济宁诚信公证处达成战略合作意向,由公证处组建司法辅助事务中心,其主要业务是对法院进行司法辅助工作。6月份,在重新制定了送达流程、对中心聘用人员进行“师带徒”式的培训后,任城法院开始试点公证送达方式。
“依照规定,当事人地址是市区的,可以通过打电话让其领取传票,外地的进行邮寄。”事务中心主任刘业松介绍,为确保送达率,事务中心专门有4名工作人员负责打电话,目前送达率能达到50%。无法来领取传票的,由工作人员直接上门送达。
公证送达将法官从送达中脱离出来,也提高了送达率。曾经有一次,当事人家中无人,送达人员通过多方打听得知,原来是当事人生病住院了,送达人员打听到病房后将传票送到了当事人的手中。“像这种找不到当事人的情况,按程序可能会进行公告送达。且不说60天的公告期拉长了案件审理时间,如果当事人因没看到公告而错失开庭机会,其利益就无法得到保障,还可能导致再审。”李冰说,只有确保法律文书送到当事人手中,才能更好地保障当事人的权利。
此外,在电话通知时进行同步录音、上门送达时通过执法记录仪全程留证等措施,也避免了当事人质疑送达程序不合法的情况。
“今年6月29日,最高法院、司法部出台文件,开展公证参与人民法院司法辅助事务试点工作,这为我们实施公证送达提供了法律依据。”任城区人民法院院长王爱新说,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是公证服务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有益探索,对于当事人诉权保护和裁判结果的实体公正都有着重要意义。自实施公证送达以来,司法辅助事务中心共送达法律文书9327份,首次送达率由20%提高到80%,法院未出现一起因送达程序违法而要求再审的案件。王爱新表示,公证送达只是开始,下一步,司法辅助事务中心还将探索参与调解、取证、保全、执行等工作,提高司法效率。
新闻推荐
济宁生命科学中心项目一期工程预计年底完工打造全国首家体外诊断行业园区
本报记者孔茜通讯员付永强作为济宁健康产业园入驻项目,济宁生命科学中心总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项目建设精准医学带动的诊疗一体化中心,可形成国内领先的包括平台+基金+公司的...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