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吕光社王浩奇
本报通讯员张美荣
“厕所改造之前又臭又脏,苍蝇乱飞,俺孙子真心不愿意回这个家,他一上厕所就捂鼻子。”11月28日,走进兖州区新驿镇何村何文平家,61岁的老何领记者看了他家的厕所后,笑着说:“现在不仅厕所干净卫生,整个家里都干净了,用着还方便。在城里住的孙子也愿意回老家了。”
何村距兖州城区15公里,全村296口人,有一半进城打工了,剩下的多是老年人。这几年村里不少年轻人在城里买了房,安了家,何文平的儿子也不例外。过惯了城里的生活,偶尔回老家看望父母,上厕所就成了一件“尴尬事”——又脏又臭,特别是何文平的孙子何翔宇,一提回老家就有点排斥,原因就是厕所。
去年麦收前,村里进行第二批厕所改造,老何赶紧报了名。他在不大的厕所里铺上瓷砖,安了坐便器,还按照顶、门、窗、洗手盆、灯、垃圾桶“六有”标准进行配置,前前后后仅花了600元钱,就让旱厕变成了水厕。老何说,改造时,区、镇免费提供材料,根据改造的标准,村民只需交安装费即可。
“现在院子里的空气清新了,夏天蚊蝇也少多了,冬天也不再进冷风。”老何说,现在上初一的孙子回老家也没有了顾虑。
“厕所改造后,农户没有不说好的,都觉得方便、干净卫生。跟以前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何村党支部书记何广友介绍,何村全村只有73户,2015年夏天,第一批改造了10户,村民感觉很好。2016年第二批又改造了40户,村民很是积极。其余的搬到城里住了。
由于农村没有下水管网,新驿镇在对农户厕所进行改造时,采用了三格式封闭式化粪池,通过三个格,将粪便一级一级沉淀腐化、过滤处理,形成厌氧发酵、生物分解,最后转化成液态肥。农户可以自己抽取作肥料使用,也可联系吸污车进行清理。
“三格式化粪池就埋在厕所下面,不仅不会占用空间,还能防冻。”何广友回忆,2015年下大雪的时候,村里第一批改造的10个厕所没有一个出现问题的。
为了帮助村民管护化粪池,新驿镇最近购置了5台多功能吸污车,“下一步,将建立社会化管护机制,探索保洁公司承保改厕后的检查维护、定期收运、粪渣资源利用等后续工作,形成管收用并重、责权利一致的长效管理机制。”新驿镇环卫执法办主任秦风波介绍。
新闻推荐
高新区交警大队民警正在治理辖区网格线内的违停车辆。本报记者李亚腾摄扫码看46处黄色禁停网格线具体位置。本报济宁11月27日讯(见习记者李亚腾通讯员张丹)7月份以来,高新区交警大...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