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王世友范培倩袁进
产业带动、资金入户、授技到人……任城区坚持“问题导向”和“精准施策”,通过“***”实现不掉一村、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精准脱贫”,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确保困难群众稳定脱贫不返贫。
立足实际,增强脱贫支撑
“长沟葡萄、喻屯甜瓜、李营苗木……”任城区立足当地实际,把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通过结对帮扶、资金支持、技术服务、订单收购等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农民发展种植高效农业。
“以前种了之后卖不出去,或者都是赔钱卖,现在不愁销路,而且价格卖的比市场价还高呢。”这是任城区念好“***经”的一个缩影。针对苗木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实际,苗木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对种植苗木的贫困户实施“保姆式”托管、实行订单式种植,由其免费提供种植技术,根据当年市场行情委托评估公司对地上附着物进行评估,对贫困户苗木按上浮5至10%的标准优先收购,保证贫困苗农有销售渠道和收入。另外,一些无劳动能力或者劳动能力差的贫困户还可以托管土地,每年不低于2500—3000元/亩的土地收益。在实施苗木和土地托管的同时,还对贫困户开展一对一技术培训,优先聘用贫困户就近就地务工得酬,从事花木修剪、灌溉、施肥、除草等工作,每年可增加贫困户收入4000元至8000元。
凝聚合力,突出扶贫实效
以贫困群众的需求为第一信号,坚持问题导向,明确目标,组织各行业部门和社会力量将更多的资源投向贫困村、贫困户,加快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任城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协议,对有就业创业技能培训需求的贫困人员,分工种免费开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计算机应用、服装加工、家政服务、建筑、电工等实用技能培训,帮扶贫困人员至少掌握一项就业创业技能。“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任城区通过“扶贫车间”、“短平快”培训、“***就业直通车”等方式,加大贫困人口就业培训和就业援助力度,积极扶持引导贫困人口就业,帮助518人实现了稳定就业,547人临时就业。
另外,社会帮扶救助成为任城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力量。构建起了区、街道镇、村(社区)三级慈善救助网络,对困难群众实施救助。目前全区15个镇街全部建立慈善分会,70%以上的村(社区)建立了慈善联络站。今年以来,共为各类贫困户发放慈善救助金600余万元。
用活政策,强化民生保障
任城区把民生事业作为扶贫工作的底线,集中公共资源优先向民生倾斜。今年,继续安排300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整合各项涉农资金2030.2万元,支持各类扶贫措施的落实,为***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全覆盖,共计发放各类补助368.4万元,助学贷款55.9万元,减免各项费用65.9万元;提高危房改造补助标准,每户最高可补助6万元,共补助资金590万元;对82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开展了“康复服务”行动和贫困残疾人创业扶持活动;投入 840万元开展“荧屏入户”文化扶贫工程,实现了4000余贫困户数字电视全免费全覆盖……
实施低保兜底救助扶贫攻坚行动。今年以来,累计救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93581人次,累计发放低保金2366万元。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对象1182人,累计发放五保资金604.7万余元。
新闻推荐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陈得印秦小芹)近两年来,济宁市的交通信息化建设驶入快车道,“互联网+便捷交通”正加速实施,为交通运输事业科学发展、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升级完善“济宁交通”APP。自20...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