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竹竿巷,是济宁的一个文化地标,同时,这里也是济宁市城区最为老旧的社区之一,房屋建筑大都在上世纪80年代,社区环境复杂,一度陷入管理难的困境。近年来,社区成立了爱心驿站,主打“七彩服务”。七支独具特色的爱心服务队开展义务教学、矛盾调解、爱心帮扶、邻里互助、义务巡逻、环境整治、公益活动等服务内容,让老旧的小区充满七彩阳光,真正让社区变成了居民群众的温馨家园。
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最大年龄77岁5日上午,记者来到了竹竿巷社区。社区爱心驿站的“笑脸墙”格外引人注意——阳光先生、最美大姐、社区雷锋、志愿之星……一张张志愿者的笑脸,成了爱心驿站最好的形象代言。
社区书记张宝芳告诉记者,“爱心驿站”最早的雏形是2003年“非典时期”退休党员王福银和伊茂芳、马凡兰组成的志愿小组,当时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检查社区进出入口,保护辖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后来“非典”结束后,三个老党员就经常帮助社区打扫卫生,谁家闹点小矛盾、小纠纷还能帮着调解调解。时间长了,社区居民被三位老党员的热情服务所感染,陆陆续续又有新的志愿者加入了进来,到了2013年便壮大为12人的队伍。随着志愿服务活动的不断规范,服务队的影响力日渐扩大,到2015年志愿服务力量迅速扩大到216人。“也就是在那一年的5月份,我们社区秉持‘真诚奉献,志愿服务,道德积累,传播文明\’的理念和宗旨,正式创设了爱心驿站。”张宝芳告诉记者,现在竹竿巷社区的“爱心驿站”服务队伍已经扩展到267人,其中党员114人、离退休党员59人;志愿者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15岁。2015年12月,“爱心驿站”志愿服务在山东省志愿服务“四个先进100”先进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7大服务小组,将爱心送到社区每家每户王福银是“爱心驿站”的创办者,也是“爱心驿站”的党支部书记。谈起志愿服务,这位已经71岁、有着52年党龄的老人告诉记者,目前党支部下设7个志愿服务小组,分别是巡逻组、互帮组、文艺组、健康咨询组、医疗组、后勤组和回族特色组。其中巡逻组负责每天坚持在社区巡逻、把车辆摆放整齐、劝导商贩不乱摆摊位、询问外来人员的情况等,预防了社区不安全隐患的发生。互帮组帮助弱势群体,优先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提供服务,随时调解社区居民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并对暑托班学生开展卫生及安全服务等工作。文艺组固定每周二、四、六排练节目,自编自演歌曲、舞蹈、三句半、数来宝等节目,为社区居民开展文艺演出,开展书法、象棋等各类比赛活动,既提高了老党员的文化素质,又丰富了文化生活。健康咨询组则是提供日常健康咨询,每年给居民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医疗组每年给居民免费查体2次。后勤组为爱心驿站服务队伍提供服务工具、服装、材料打印等后勤保障。回族特色组则主要对口服务辖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大寺,组员每周都坚持到东大寺进行卫生大扫除服务,受到了民族兄弟的肯定和欢迎。
亲情感召、积分激励,驿站焕发新生机“爱心驿站的志愿者服务都是免费的,一分钱都没有。可是大家还能那么团结、队伍还能越来越壮大,最重要的就是我们怀着一份真情,认真服务辖区群众,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温暖。”采访中王福银告诉记者,爱心驿站自运营以来,共开展义务教育36次,义务调解居民纠纷26起,救助困难居民28人,开展文化演出128场,义务巡逻432次,义务植树2500余棵,极大地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解决了居民实际生活难题。“我们社区的老薛一家5口人,一个患病、两个下岗,还有两个没工作。我们爱心驿站帮他们在社区安排了工作,还帮着办了低保、申请了廉租房。一家人对社区、对党和政府感激不已。现在,一家5口人除了患病的那位,4口人全都参与到了我们的志愿服务中来。”王福银说。
目前,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竹竿巷“爱心驿站”又引入了金融机构经营理念,实行积分制管理,将志愿者参与公益服务的行为作为“爱心积分”存进“爱心银行”。比如参加义务活动1小时便可以积累1分,积攒若干分之后志愿者可以凭借积分兑换相应的服务项目或日常用品。虽然小东西不值钱,可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大家的干劲。张宝芳告诉记者,群众利益无小事,下一步,竹竿巷社区党委将以“提高为民服务水平,提升居民满意程度”为目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新模式,凝聚党心民心,促进社区和谐文明稳定发展。(本报记者盖鸣霆通讯员王世友范培倩报道)社区书记张宝芳向记者展示志愿服务笑脸墙
新闻推荐
本报兖州讯(通讯员刘继奎)今年以来,兖州区地税局坚持“四个到位”,立足企业需求,认真落实好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减负增劲”。政策宣传到位。紧扣“深化税收改革助力企业发展”税收宣传月主...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