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谢瑞阳)针对赴外地务工党员教育管理难、组织生活不正常、发挥作用不到位等问题,济宁市任城区成立在京流动党员党委,通过建组织架构、定工作制度、搭活动平台,初步形成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有效机制。
建组织架构。在前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统筹在京招商、信访维稳等力量,根据流动党员居住、从业等状况,按照有利于党组织发挥教育管理作用、党员就近就便参加组织生活的原则,完成在京流动党员党委组建工作。流动党员党委设书记1人、副书记1人、委员3人,下设3个流动党员党支部,党委委员、支部委员全部由流动党员担任。截至8月底,共管理任城籍在京流动党员43名。区财政划拨专项资金作为工作经费,由在京流动党员党委统筹使用,确保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开展。
定工作制度。建立在京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制度,通过走访排查、公布党组织联系方式等,实时将新发现的流动党员纳入组织管理,制定《在京流动党员台账》,记载流动党员流出地、流出时间、交纳党费、参加组织生活、作用发挥等情况。实行“双联”制度,流动党员党委委员分别联系1个流动党员党支部,负责指导流动党员党支部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发展党员、开展组织生活等工作;流动党员党支部委员分工联系若干名流动党员,负责督促流动党员参加组织活动、按时交纳党费,帮助解决务工经商、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创新学习制度,在严格各项组织生活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利用“灯塔—党建在线”“济宁组工”“任城党群e 家”等新媒体平台,组织流动党员开展网上学习,增强了流动党员学习培训吸引力。
搭活动平台。开展“回报家乡当先锋”活动,号召在京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帮助任城籍农民工寻找就业岗位,动员创业有成的流动党员帮扶家乡困难群众、支持家乡建设。近年来,在京流动党员累计为家乡公益事业捐款200多万元。开展“招商引资当红娘”活动,要求各流动党员党支部把为家乡招商引资作为支部和党员年度公开承诺的具体内容,鼓励流动党员尤其是人脉资源广的企业家,为家乡引进项目和资金“牵线搭桥”。开展“共驻共建”活动,要求在京流动党员党支部主动与驻地街道、社区党组织联系沟通,组织党员参加开放式组织生活,主动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关系在家乡、活动在北京、奉献在两地”的双赢互利局面。
新闻推荐
■本报评论员善行义举四德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式创新,正是这种创新,让高尚道德深入人心,让传统美德不断延续,更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广阔平台,创造了新鲜经验。作为精神文明建设...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