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 泗水新闻 汶上新闻 嘉祥新闻 金乡新闻 鱼台新闻 微山新闻 邹城新闻 曲阜新闻 梁山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济宁新闻 > 正文

讲成语故事学济宁文化

来源:济南日报 2017-09-02 12:06   https://www.yybnet.net/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和短句,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和人文故事。济宁历史悠久,其中一些故事典故也被以成语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并广为流传。8月26日上午,济宁市群众艺术馆“文化济宁·百姓讲堂”请到了主讲人孔勇,让我们跟随孔勇老师一起了解关于济宁的成语故事。

讳莫如深这个故事发生在鲁桓公三年。鲁桓公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于是,王公大臣们便在诸侯国之间替鲁国的君主挑选合适的妻子。最终,找到了齐国齐僖公的女儿,因为也到了出嫁的年纪,两家一拍即合,鲁桓公便在齐国的领地,也就是现在的蓬莱,与齐僖公的女儿完婚了。

齐国是姜姓,当年周武王灭商之后,分封有功之臣,姜子牙就被分到现在胶东一带,所以齐国姓姜是姜子牙的封地。齐文姜是齐僖公的次女,也就是她嫁到了鲁国来。齐文姜与她的姐姐齐宣姜,都是当时闻名的绝色美人。《诗经》曾记载“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从这首诗中记载的就可以出文姜当年是多么的美丽。

但是,身为齐国人的文姜,为什么会出现在《诗经·郑风》这一部描写郑国民间民歌里呢?原来文姜在没嫁与鲁桓公之前,曾许配给了郑国世子姬忽。谁知,原本是一桩两全其美、门当户对、令人艳羡的美事,然而郑国的世子却因为“齐大非偶”的传言,提出了退婚的要求。当时退婚被认为是莫大的耻辱,齐文姜面容日渐憔悴,终于恹恹成病。这个时候她的心思却偏偏被同父异母的哥哥姜诸儿看透了,一来二去两人也便有了私情。

春秋时代,男女之间都很开放,只要两人情愿就能相恋,并自然发生男女关系。但是,有血缘关系的兄妹发生儿女私情,还是为礼法和世情所不允许,在道德上也会受到谴责。正在这时,恰好邻国鲁桓公新立,一心想要与大国攀亲,派人来齐说媒,齐僖公求之不得地答应了。但是,齐僖公或是因为儿女再嫁,也或是兄妹私情的缘故,对于自己的女儿出嫁在礼数上极不重视,非常草率地就把文姜嫁了出去,只派了一个小官员跟随去到鲁国。因为不太合礼数,这个时候齐鲁两国就产生了一些芥蒂。

文姜在鲁国,生下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姬同,次子名姬季友。作为鲁国的王后以及齐国的公主,文姜经常在两国之间走动。有一年鲁桓公就跟随文姜一起回到齐国,这时齐僖公儿子,也就是文姜的哥哥,姜诸儿继位当上了国君,即历史上的齐襄公。当时鲁桓公对于文姜和她同父异母的哥哥之间的过去也已经有所耳闻,但是鉴于是嫁给鲁桓公之前的事情,他也并没有放在心上。

终于有一日,文姜与齐襄公的奸情被鲁桓公发现,还狠狠地掌掴了他如花似玉的妻子,并口不择言地抖出他们兄妹的奸情。这让齐襄公也非常的恼火,杀心顿起。在送行的宴席上,鲁桓公犹懵然无知地借酒浇愁,终至酩酊大醉,不省人事。齐襄公对心腹姜彭生暗暗下达了谋杀的命令,在回鲁国的车上对鲁恒公下了杀手。齐襄公当然心中明白,命令厚殓妹夫,并以“酒后中毒,伤其肝脏而死”,向鲁国报丧。

为了躲过鲁国臣民的责难,文姜没有随鲁桓公的灵柩回国,而是仍然滞留在临淄。之后鲁国的长子姬同便即位了,姬同便从齐国迎回了自己的母亲,虽然鲁国人认为鲁桓公的死很蹊跷,但是毕竟文姜是姬同生母便也没在追究。

在此之后,鲁庄公也就是姬同,在即位二十四年之后,也迎娶了齐国公女哀姜为夫人。没想到是哀姜也是红杏出墙的“高手”,娶到鲁国没几天,便于鲁庄公的二弟庆父便有了私情。纵观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叔嫂之间偷情不新鲜,但是庆父与哀姜之间却是中国有史以来代价最昂贵的一次。这场宫廷绯闻直接引发了鲁国的重大灾难。

因为鲁庄公和哀姜之间没有嫡亲子嗣,这样,鲁国也就没有了嫡长子。哀姜以与陪嫁的叔姜之子启方为己子,想让启方做鲁庄公的接班人。但是,鲁庄公却想立鲁国大夫党氏之女孟任所生的子般为接班人。鲁庄公因为摆不平哀姜和孟任,立后之事就一直拖了下去。

之后鲁庄公病重,他问三弟叔牙立后之事,叔牙说:“我看大哥庆父比较有才,可以继位。”鲁庄公又问四弟季友立后之事,季友说:“我支持子般继位。”结果,糊涂的鲁庄公却告诉季友,叔牙曾保举庆父继位。结果,季友假托国君之命,派人用毒酒毒死了叔牙。

鲁庄公去世之后,季友奉子般为君,暂住党氏之家。庆父不服,就派人刺杀了子般,并发动政变,驱逐了季友。鲁人奉启方为君,是为鲁闵公。不久,庆父又与哀姜合谋,派人杀害了鲁闵公,欲立庆方为君。但庆父不得人心,控制不住政局,很快遭国人驱逐,逃奔莒国。这时,季友回国,奉鲁庄公另一庶子申即位,是为鲁僖公。鲁国贿赂莒国,让其把庆父押解回鲁国,莒国答应了。庆父自知罪大,就在押解回国的路上自杀了。

庆父出奔莒国之时,哀姜在鲁国也呆不下去,出奔邾国。庆父死后,哀姜的好日子到了头。她与庆父私通,还是庆父连弑二位国君的从犯,受到国内国外舆论的普遍谴责。此时,齐桓公已经称霸,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延续周礼,在国际上主持正义。哀姜在鲁国的表现让齐桓公感觉很没面子。于是,齐桓公责令邾国将哀姜引渡回齐国,之后将其杀死,“以尸归鲁”。自此,鲁国历史上有名的“绿帽子事件”才最终落幕。

对于这一场发生在鲁国的“乱事”,孔子就用了一句话就把整件事概括下来了,“子般卒,公子庆父如齐。”就用这几个字把整件事隐瞒了下来,后来就用讳莫如深来形容把做错的事隐瞒得很深,怕别人知道。

不耻下问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春秋时代的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遵奉他为天生的最有学问的“圣人”。然而孔子认为:“余非生而知之者。”也就是说无论什么人,包括孔子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有一次孔子去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向人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都问到了。当时有人讥笑他:“谁说‘邹人之子,懂得礼仪?来到太庙,什么事都要问。\’”因为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曾经在邹县的县官,所以当时有人管孔子叫“邹人之子”。孔子听到人们对他的议论,答道:“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这恰恰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在当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孔子知道后告诉子贡说:“孔圉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问题很简单,以他的地位或学问应该是理解,但是可能理解的不全面,但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后来不耻下问这个成语就成了人们鼓励人们虚心好学,向别人学习的词语。

小时了了出自《世说新语·言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想必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名叫孔融,宇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在孔融十岁时,跟他父亲到洛阳。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人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

年仅十岁的孔融,却大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他到府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守门人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李元礼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老子有师资之尊,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李氏和他的宾客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

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地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后来的人便引用这段故事中的两句话,将“小时了了”引成成语,来说明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记者鲍童整理)

新闻推荐

加强仲裁公信力建设打造和谐仲裁品牌

近年来,济宁仲裁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坚持“公正、和谐、诚信、高效”的服务宗旨,以“全面加强仲裁公信力建设”为主线,大力推行仲裁法律制度。积极拓展仲裁服务领域,积极推行...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讲成语故事学济宁文化)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