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机动车乱停乱放一直是城市管理的“老大难”问题。济宁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将治理非机动车乱停乱放作为工作重点,不断提升精细管理水平,一方面健全完善有关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建立常态化长效机制,曾经的“老大难”问题有了很大改观。“在这里新安装了120米长的隔离栏杆,设置了大约700平方米的停车区域,能停放大约1100辆非机动车,将有效杜绝学校门口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的现象。”5月21日下午,在市十五中门口,市城市管理执法支队七大队大队长张思明介绍道。与市区其他地方一样,十五中门口白框、绿底的停车区格外醒目。市民王先生说,设置这些专门的停车区域既方便了市民停车,又改变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品位,创城带来的变化真不小,为创城点个赞。
学校、医院、商场周边非机动车停放量大,乱停乱放现象较多,是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为此,市城市管理局制定了“乱点优先、重点优先、试点优先”的工作思路,按照规范有序、各行其道、朝向一致、文明停车的要求,采取物防、人防等多种措施,深入推进非机动车乱停乱放治理。截至目前,市城市管理局在市直管区域共建设护栏12039米,施划停车线24136米,停放区喷绿8797.3平方米,设置非机动车停车桩208米,设立阻车桩1441个,建立停车区3503平方米,新建非机动车停车场25处。招收非机动车管理人员80人,招募城市管理志愿者300余人,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做好非机动车辆管理。
在健康路第一人民医院门口南侧,记者看到医院的工作人员和穿红色马甲的街道工作人员都在不停来回走动,发现有停放不规范的非机动车后立即进行调整。“一个部门的力量毕竟有限,创城需要凝聚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力量。”在医院门口前执勤的市城市管理二大队中队长辛东岳说。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济宁市构建起了包保部门、街道、社区、志愿者等共同参与的责任体系,树立起“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理念,凝聚创城合力,推动治理常态化长效化。记者采访时发现,很多市民都自觉将车辆规范停放在停车区域。相信随着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市民文明习惯的养成,文明城市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新闻推荐
日前,济宁人民警察训练基地举办创建文明城誓师大会并现场举行授旗仪式。自济南市创城以来,训练基地全员积极行动,迅速掀起创建工作热潮。引导民警、学员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