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糖人、捏面人吸引了众多目光。本报记者汪泷摄本报济宁1月日讯(记者汪泷)日,本报联合济宁市群众艺术馆、高新区科技图书馆共同推出首届非遗文化集市,吹糖人、捏面人……以前过年儿童们喜欢的那些老手艺,又重现文化集市,不少摊位前被围得水泄不通。
日早上,济宁高新区科技图书馆大厅里的一番热闹的景象,吹糖人、捏面人、刺绣、剪纸、缝虎头鞋……这些好看又好玩的非遗项目吸引许多孩子的注意力,不少摊位前被围得水泄不通。
在展厅一侧,拉花传承人唐建玲的纸拉花格外受欢迎。对于玩惯了手机、平板电脑的孩子们而言,轻轻一拉手中的两个小木棍,一个如彩虹般艳丽的纸花就呈现在手中,这让孩子们的眼前一亮。短短一上午,唐建玲带来的纸拉花都卖得脱销了。
“出乎意料地受欢迎,现在的孩子几乎见不到这东西啦,更别提玩了,所以第一次见着都喜欢的不行。”唐建玲说,她做纸拉花五六年了,现在随着非遗项目逐渐被重视,她的非遗项目也越来越有生机。
同样受欢迎的还有翟氏绣球传承人翟桂芝。“几根线,几块布就能绣出这么漂亮的绣球,看着就十分喜庆。”
当日早上,传承人们不仅现场展示了传承项目,许多手工艺品成了热销产品。“一上午没少给来参观的市民普及虎头鞋是如何缝制的,这番热火朝天的景象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虎头鞋传承人胡妍高兴地说。
□相关链接
一次尝试带来超高人气
市民们对这些老手艺表现出浓厚兴趣,让济宁高新区科技图书馆馆长倪雪梅十分意外。“本来我们只是尝试,希望在新春佳节之际能为市民们送上一些别样的新年文化大餐。”
这次尝试带来了超高的人气,也让倪雪梅决定要把这个非遗集市做成高新区科技图书馆的又一文化品牌。倪雪梅介绍,近年来科技图书馆先后打造了国学夏令营、国学冬令营、书画展等诸多文化品牌,极大地丰富了市民们的文化生活,而她相信非遗集市的出现,不仅能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再添新力量,也能吸引更多的市民多到图书馆来感受文化的熏陶。
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协会的负责人之一、非遗项目圣绣传承人的刘娟希望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这几年老百姓对非遗的热情一年更比一年强,所以我们也希望把非遗文化普及到更多地方,助力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本报记者汪泷
新闻推荐
5英特力自主安全高性能服务器生产线在济宁高新区英特力工业园建成,首批产品成功下线并交付用户。该服务器基于国际最先进的POWER8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启国产服务器的新时代,在济宁打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