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 泗水新闻 汶上新闻 嘉祥新闻 金乡新闻 鱼台新闻 微山新闻 邹城新闻 曲阜新闻 梁山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济宁新闻 > 正文

张炀:张扬的力量

来源:日照日报 2015-01-17 22:53   https://www.yybnet.net/

特派记者 汉群┮ 张炀简历

张炀,著名油画家,原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山东油画学会艺委会委员、常务理事,日照市美协油画艺委会名誉主席。1957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宁市,198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1991年至1993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六届研修班。1992年组建“北京东村工作室”。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级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出版多部专著、教材,多篇作品、论文在国家级核心美术期刊及省级美术专业刊物上发表。其油画作品《阳光地带》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作品《堰涯的小学》荣获“纪念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山东展区)”银奖及“首届泰山艺术奖”银奖,作品《夏日斜阳》获“山东省新农村建设写生作品展”一等奖,作品《叩问文明》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山东预展”二等奖,2010年获山东省第二届“齐鲁风情”油画展特别奖,2012年获山东省“中国·中国”美术创作作品展学术奖。2013年,其领衔创作的巨幅油画作品《南水北调·穿越黄河》入选“山东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并被山东省美术馆永久收藏。作品多次参加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划的学术展及个人展,并被多家艺术机构及私人收藏。

2013年7月13日,山东省美术馆,“山东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终评会举行。张炀及其团队创作的巨幅油画作品《南水北调·穿越黄河》成功入选,并被山东省美术馆永久珍藏。

这是由省文化厅、财政厅共同主办的山东省规模最大的美术创作工程,历经三年的时间,从最早的417件申报作品方案三审评选,到109件入围作品复审,再到最后包括国画29件,油画29件,版画3件,雕塑2件,共63件作品最终入选。张炀带领其团队,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一件足以永久流传的艺术臻品。

张炀,一个精干的艺术家,红红的脸膛,精气十足,意气风发;张炀,一个认真的艺术家,神采飞扬,泛动着深沉而灵逸的诗思。

艺术路上追逐更高更远

1957年,张炀出生于济宁市。自年少时,张炀就对绘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爱好,而这种爱好也与家庭环境的熏陶息息相关。“我的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师,我的父亲则在市文化馆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在那个年代,主要画一些宣传画,做文艺宣传工作。”

在这种家庭文化环境的熏陶、影响下,张炀画画很快就画得有模有样。到张炀上初中的时候,父亲特意为他请了一位辅导老师,这位老师给张炀带来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他日后真正走上绘画之路的启蒙老师。

“那时候父亲工作忙,加上他可能担心他自己给我辅导的话,我不会听话,所以就特意给我请了一位绘画老师。我这位许老师的美术造诣是非常深厚的,后来山东电视台拍摄的《孔子》电视剧,就是由我这位老师担任美术总监。他教给我的那些美术基础知识,包括素描、色彩和造型基础,为我以后的绘画生涯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高中毕业后,张炀进入胜利油田机械厂工作。“最早我学美术时的理想,就是希望能掌握这样一项一技之长,将来能在工作上发挥作用。那时候是没有所谓艺术的概念的,也谈不上什么艺术追求,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美术也不例外。”

凭借着自己的美术功底,张炀在厂里经常会被抽调到工会宣传科,成了厂里乃至油田指挥部小有名气的画家。1978年,一个改变张炀一生的机会到来,通过高考,张炀考入了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高考刚刚恢复,美术专业招生特别少,当时每个地区仅有一到两个美术专业的招生名额。”

进入大学后,张炀开始了更为系统的专业美术学习,大二时,张炀选择了油画专业。“我从小就对色彩非常感兴趣,大二分专业时,我就选择了油画。”

除了专业的学习,技艺的长进,对张炀产生更为深远影响的,是艺术思维与美学理念在这时逐渐奠基、形成。“大学期间,我遇上了人生的又一位恩师,就是我们后来的系主任张老师。他在艺术思维方面极大地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播种下了关于绘画精神层面的追求。再加上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各种思潮非常活跃,在这种思想碰撞的环境中,我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艺术维度。”

也正是从这时起,张炀从心底里萌发了成为一名艺术家的理想。“人的愿望、理想,是随着一步步小愿望的实现而随之改变的,并不断向更高处推动。四年大学的积淀,让我可以站到更高处眺望未来。”

1982年,张炀大学毕业,一条寻求成为艺术家的更高更远的道路,在张炀眼前铺开,等待着他去探索与追逐。

教与学中的艺术磨砺

大学毕业后的张炀,回到家乡济宁,成为一名中学美术老师。在日常教学之外,创作成为了张炀最重要的事,而家乡的山水风物,也为张炀提供了丰富的绘画题材。这段日子是平静的,也是张炀自我沉淀与思考的蛰伏。

1987年,张炀调往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任教。“我大学毕业时,山师大美术系本是决定我留校任教的,后来因为系主任张老师出国定居,这件事也就停下了。但我的业务能力和创作水平是得到省内专业圈子认可的,时任曲师美术系主任的毛岱宗老师和王熹老师就把我调到了曲师任教。”

进入大学任教后,教学与创作依然是张炀日常最基本的两件大事。“一般每天都是上午上课,下午创作,因为完成一幅油画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大块完整的时间来构思、创作。”

同时大学教学工作的性质,要求张炀需要进行更多的思考,而这种思考,也在一点一点地夯实着张炀的艺术思想,让他得以向着更为深远的层面开掘。

1991年,与全国高校许多优秀的油画家一样,张炀考入中央美院油画系第六届研修班。从1991年至1993年,三年的时间,在研修班里,他聆听了美院诸位先生的殷殷教导,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同道新友。

“中央美院研修班,主要面向的是各个高校的青年老师,众多当今非常著名的油画家都曾在这学习。在这里,来自各位老师的教导和与同道朋友的交流,让我得以在更高更广的视角下,审视自己已有的艺术思维,使得我对艺术创作的思考更加深刻。”

这一时期,是北京当代艺术最活跃的时期,也是画家村悄然兴起的时期。1992年,在北京朝阳区大山庄子,张炀和一同进京学习的张洹各自组建了自己的工作室,随着工作室的建立,陆陆续续,许多在今天已成绩斐然的当代艺术家如马六明、左小祖咒等,进驻到这里,逐渐形成了当时北京最早的艺术区之一-东村艺术区。20世纪末,东村艺术区,集结了一大批富有活力的艺术家,成为当时最有艺术活力的一块地方。张炀浸淫在这个自由的环境里,肆意展示着自己对于艺术、社会、文化、未来的个人认知。

在中央美院的研修结束后,张炀一面回校继续教学,一面在上课结束后赶回东村画室进行创作。从大学毕业到结束研修班学习,十余年的时间里,张炀不断在教与学中进行着艺术的磨砺。2002年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落成,美术学院与十几个院系东迁,张炀担任副院长,而日常工作的繁杂,依然没有改变他拿出一整个下午创作的习惯。

“艺术创作这件事,是一天也不能断的,没有什么节假日、周末可言,这样才能保证手感与思维的延续性。我不同意所谓‘灵感\’的说法,任何‘灵感\’都建立在长期的思考与实践中。我更认同‘艺术状态\’的存在,大凡中外大师一生都在状态之中,正所谓艺术即生活,生活即艺术。”

2011年,张炀的上海工作室成立,每天他都要在封闭的环境下,在工作室里连续工作八个小时。全身心的投入,真正的艺术从来都是这样磨砺出来的。

艺术背后的精神表达

在山东,张炀是艺术圈子里公认的才子。画好,有一手扎实的手上功夫;才情高,深沉地艺术观有着犀利的穿透力。“在众多艺术形式中,我最喜欢的是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因与时代同呼吸而当代。应该说,当代艺术是当下艺术世界里最有活力的一个部分。”

真正的艺术永远都是生命的心灵陈述,叙说着艺术家的思考与呐喊,张炀就是这样用绘画阐释艺术与生活的艺术家。“绘画是语言,而怎样画是修辞。怎么说很重要,而你说的是什么更重要。所以绘画从来不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画面背后内在精神的表达才是最重要的。”

张炀是一个用绘画来讲话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以自己的心灵感受为基础,综合绘画手法的运用,揭示了一个艺术家的心灵存在,一个溶于生活又出离生活的他者和自我。着重于观念和思想的表达,使张炀的绘画,成为一种有意义、有思想的形式。

“我偏爱对于文化的思考,但又不失时代特征的艺术,着迷于那些能够触动心理的生动细节,人物、古树甚至隋唐怪兽都可以同处一处。对什么有兴趣,就拿过来为我所用,我相信凡是有感觉的,一定是自己的。”

为了寻求这种内在精神的表达,张炀在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中,寻找着艺术的养分与融合的契机。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天人合一\’,追求一种主观性的表达。而西方文化不断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辗转、反复,既给我们带来不断追问科学的态度,也给了我们狂热的艺术表达。在这种文化观念、艺术语言和表达形式的融合中,寻找文化间的契合点,我们不仅能越发体会到民族文化的可贵,更能不断拓深的民族文化的当代表达。纵观美术史,艺术的发展总是不断转换,互相借鉴的,这样的艺术创造才是超越文化界限的永恒的艺术。”

“传统文化是当代艺术创造的资源,其对当代艺术的价值,在于把文化传统资源变成艺术家的思维方法和精神资源,通过艺术语言的转变,以当今的观念反观历史和传统,新的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就能源源不断地呈现出来。传统的观念需要拓展,艺术的思维要开阔,胸怀要宽广。”

作为一个当代艺术的努力者,张炀的艺术作品,关注社会问题,关注生命体验,寻求和表现着有意义的观念,强调自我表达。关注当下社会,关注人的生存,有着很强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责任感。张炀的油画艺术,诉求的是艺术的社会意义、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关注的是作为人的个体的生存意义。这是一种来自当下的深层心灵体验。在张炀的作品中,一个画家的思想脉搏与时代迷思一起迷离悸动。

“我相信,自己和中国大多数的知识分子一样,具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情结。历史与现在,人类与自然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和谐乃至永恒的精神价值。我关注这些价值,这种具有压迫式的力量。”

一团跳动明亮的艺术火焰,闪耀着光芒,散发着热浪。在张炀的画笔与色彩中,那冒着丝丝热浪的生命之火,灼烧着每一个观者的思绪;那张扬着画家生命力量的精神之力,敲打着每一个观者的心灵。 

新闻推荐

市领导检查崮河流域“河长制”落实情况

本报讯(记者 史树梅)3月4日,副市长陈刚带队检查崮河流域“河长制”落实情况。陈刚一行先后到济宁医学院沙墩河段、后楼河迟家村桥、营子河丹阳路桥、郭家湖子河西十里村、第二污水...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张炀:张扬的力量)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