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封家书、声声平安,背后是片片苦心……她总是说:“家里一切都好,有我在,你放心。”军嫂韩素云以女性的坚强撑起一个“小家”,为坚守祖国边防的丈夫筑稳“后方”。
好日子是靠双手挣来的
韩素云1961年出生在山东省梁山县的一个山村里,在家中排行第三。初中毕业后,她和几个兄弟姐妹帮衬着家里干农活。
20岁那年,经亲戚介绍,韩素云认识了邻县的倪效武。她心里打量着:这个人虽性格内敛,却也老实可靠,两人随后便定了亲。
1983年,倪效武正愁着找工作。这时,传来了广西边防部队征兵的消息。倪效武动了念头,但家里是个“乱摊子”:父母身体欠佳,老奶奶常年卧病在床,哥哥远在外地务工,嫂子体弱,弟弟眼睛几近失明,双胞胎妹妹尚且年幼……想到这里,倪效武犹豫不决。
韩素云打心底里觉得当兵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她鼓励倪效武参军,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你去吧,家里有我。
就这样,还未过门的韩素云便常常出现在倪效武家里。只要一有空,她就去倪效武家帮忙干农活,照料他的家人。怕他担心家里的情况,她在信中只报喜不报忧:家里一切都好,你放心工作。
韩素云一封封情深义重的家信,成为倪效武不断奋斗的动力。每当夜深人静,他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提升自己,1985年他以优异成绩考上一所军校,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广西边境地区当教员,韩素云也大为支持。
倪效武远在广西边境的那些年,韩素云用瘦弱的肩膀挑起了沉重的担子,将心酸和劳苦藏在心里,从未向他透露,只一次又一次去信安慰他安心在部队里工作。
她说:“人的出身是不能选择的,好日子是靠自己双手挣来的!”
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1988年,韩素云过了门。新婚刚过,倪效武又回到千里之外的边关,带着一股冲劲,他在部队里表现优异,先后多次获得嘉奖。
1989年,他们的女儿出生,取名“前前”,寓意“勇往向前”。孩子刚满月,韩素云一边带孩子,一边下地干活。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她总感觉双腿骨头酸痛,一开始她以为是干活劳累所致,一发作就吃止痛药,缓过来又继续干活。好几次,她疼得摔倒在地,半天起不来,把孩子吓得哇哇大哭。
家人劝她告诉倪效武,她还是选择瞒着他:“他现在部队里正忙着,别去打扰他。”最后还是小姑写信告诉他这件事,倪效武才知情。在丈夫的一再坚持下,韩素云才答应去医院检查。
“一检查才发现大腿两侧的股骨头已经坏死了,医生说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症’。”韩素云回忆说,那个时候,医疗技术不发达,辗转多地也很难治好。没有人敢给韩素云动手术,她只能靠吃止痛药支撑,甚至有医院给她下病危通知书,医生建议她回去吃点好吃的。为了看病,他们还借了不少债。
1993年底,倪效武所在部队的官兵们听说了这件事,自发为韩素云捐款,加上媒体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广州一家医院的老教授看到报道后,辗转难眠,第二天联系她并承诺对其无偿治疗。
1994年1月28日,韩素云上了手术台,历经3小时56分,手术成功。在医院休养28天后,她终于又站了起来。大病初愈,她对丈夫说:“你放心工作,我决不拖你后腿。”
“一到下雨天,我的骨头就疼,干不了活。我躺在床上,女儿也在旁边躺着不哭不闹,非常懂事。”韩素云说,什么样的苦她都吃过,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经过坎坷才知道什么珍贵
1997年,因为丈夫工作调动,韩素云来到南宁市财政局工作。因为只有初中文化,她刚开始只能干一些零活。“我闲不住,听说财政系统别的业务岗位招人,我就报名了,每天很忙却很充实!”韩素云说。
票据管理员的工作对她来说是一项挑战,特别是财政局实行数据化管理以来,需要和电脑打交道,她发现自己落伍了。于是她自费参加培训班,一有时间就去认键盘、学打字。
“我对自己说,大家都能学会,为什么我学不会?我要把工作干好,我就得好好学。”韩素云说,自己加班加点“补课”,在单位里跟着年轻人学,在家里跟着女儿学。凭着勤奋和刻苦,后来韩素云能将每天的进出账记录做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手术后20多年间,韩素云定期要去复诊,有时受邀参加医院举行的病友联谊会。她给病友加油打气:“你们不要灰心,现在医学发达,病是能治好的。人要放松心情,病才好得快。”
虽然3年前韩素云就已经退休,可她还是“闲不住”。她每天6点半起来为丈夫做早餐、买菜做饭、做家务,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时不时回单位看望同事们,大家都说她是“开心果”。
“我这一辈子,好日子苦日子都经历了。在人生的道路上,人要经过坎坷,才知道日子的珍贵。”韩素云感慨地说。
(新华社南宁11月18日电)
新闻推荐
本报梁山讯(记者张彦彦)11月1日上午,济宁市召开乡村产业振兴暨“鲁担惠农贷”现场推进会,就农业信贷担保和乡村产业振兴工作...
梁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梁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