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万德龙 摄影记者 汤伟
这几日,济宁运河音乐厅格外热闹,来自全市表演领域的新生力量汇集于此,他们亮出看门绝活,吹拉弹唱各显神通。记者在市第二届中青年演员汇演现场看到,戏曲、器乐、曲艺、声乐、舞蹈、杂技6大类别71名选手将舞台搭成擂台,火花四溅上演一场曲艺界“演员的诞生”。
29日,作为济宁市艺术领域强项的戏曲器乐类选手率先登台,31名曲类选手、13名器乐类选手来自各大“门派”,既有济宁山东梆子剧院这样的大团体,也有梁山县晨光枣梆剧团这样传承7代的小门宗,百花争鸣正是当前济宁市文化市场的最好体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来自市梆子剧院的郑娜对这句话有着切身的体会,14岁开始练习戏剧,从一天不停歇的练功到如今每年近300场的演出规模,24岁的郑娜有着同龄人少有的“强大”内心。回忆十年练功路,郑娜没有怨言,正如在汇演现场带来的剧目——《劈山救母》中所饰演的沉香,坚定又自信。
多数戏剧人从事这一行的动力都源自儿时的喜好。“小时候,爷爷和父亲经常拉着我走数里路到汶上县城听戏,当时就被舞台侧面伴奏队手拿的‘大家伙’吸引住了,后来才知道这种乐器叫做笙。自14岁到如今,我的大半辈子都和笙打交道。”来自汶上县中周村的王华说,谈起乐队与表演者之间的默契合作,他将其比作人与衣服的关系,没有乐器伴奏的戏曲好比没穿衣服的模特,锦上添彩无从谈起。
据市文广新局艺术科负责人介绍,中青年演员汇演是济宁市一项常态化专业艺术比赛汇演活动,每三年举行一届,今年是第二届。“自古,戏班子间就经常搞自发性的擂台赛,一较高低的同时更可以互相学习。如今,政府搭建起更专业、更高层次的舞台,让传统戏曲复苏的同时,也唤醒了广大表演者的艺术生命。”山东省戏曲名家工作室特聘艺术家、本次汇演评委高鼎铸告诉记者。
精心妆扮
等待上台
台上亮相
候场休息
老生助阵
新闻推荐
商明晓历史上有一个文学人物和一个历史人物,他们两个都找死。一个如愿以偿,死了;另一个没死反当了官。原因是他们虽...
梁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梁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