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逊
医者大爱,仁心仁术。在梁山县小安山镇水屯村第二卫生室,有这样一位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残疾乡村医生:他身残志坚,少时立志学医,刻苦求学,学成归乡成为一名乡村医生;他精心对待每一位患者,细心诊断用药。十一年如一日,他以残疾的身躯,诠释着人间大爱,帮村民守住第一道健康屏障,他就是村民的健康“守护神”——王鹏。2018年9月,王鹏入选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
虽然行动不便,但患者有需要,无论下雨下雪,都随叫随到
王鹏出生十个月便患小儿麻痹症,右腿发育严重不良、走路蹒跚,被鉴定为二级肢体残疾。家庭的困窘、行路的艰难、疾病的折磨,让王鹏从小便立志:长大以后一定要学医,学到一技之长,用自己健康的双手,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
他始终保持乐观向上、努力奋进的心态。学习十分刻苦努力,晚上别人休息了他还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王鹏在2001年考上了济宁卫校。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2003年王鹏被学校老师选派到济宁第一人民医院实习。实习期间他更是虚心求教,成为同批实习生中的佼佼者,得到了众多专家和主任的赞赏,被评为了优秀实习生。
王鹏深知家乡的医疗水平十分落后,2007年,完成学业的他毅然回到了家乡济宁市梁山县小安山镇开设了卫生室。他精心对待每一位患者,细心诊断用药,虽然身有残疾,行动不便,但只要患者有需要,无论刮风下雨,都随叫随到,即使半夜已经睡下,也会直接起身,穿上衣服赶去患者家。遇到住的比较远的患者,王鹏出诊要走几十里路,骑着自行车,背着大药箱和仪器,拖着一瘸一拐的腿,经常一走就是大半天。
2009年的一个下着大雨的晚上,王鹏正吃晚饭,邻近村的一位村民打电话焦急地说孩子突发高烧。他二话不说,背上药箱披上雨衣就出发了。手电筒在雨雾中只能照出昏黄的一小片,好不容易赶到村民家中,来不及休息便为孩子进行治疗。等孩子病情稳定后,王鹏才放心离开,此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夜更黑了,雨更急了,雨水扑在脸上,他只能眯着眼冒雨前行。路面坑洼,视线模糊,一不小心,他连人带车摔倒在地,车子压在身上,手电筒也飞了出去。王鹏费力地推开压在身上的自行车,艰难地爬起来,继续往家赶……“以后这种天气可别出诊了,自己还不方便,摔伤了谁管咱。”晚上11点多,满身泥泞的王鹏终于回到家,妻子流着泪劝阻他,不过并没有拦住王鹏风雨无阻出诊的脚步。
出诊的艰难、妻子的抱怨并没有让王鹏退缩。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守护村民健康上。2015年冬季的一个大雪天,天冷路滑,林存昆老人因感冒造成肺病加重,病情危急,为不耽误治疗,王鹏还是毅然出诊了。此时风雪交加,公路上白茫茫一片,一个人也没有,王鹏冒着风雪向前走,一步三滑,平时步行十分钟的路程,走了半个多小时才走到老人家,记不清自己路上摔倒多少次,但王鹏却为能及时缓解老人的病痛而感到欣慰。
遇到经济困难的患者,坚持先为患者治病拿药
除了日常出诊接诊,王鹏还认真落实着各项防疫工作。他利用广播、墙报等向群众讲解各种医学知识,坚持上门通知应种对象进行防疫接种,接种后跟踪随访。对于困难户,他总是慷慨解囊。有一次,他走访一户村民家,动员家长为孩子接种疫苗却被家长一口回绝,“又来要钱,没钱”,甚至要把王鹏撵出家门。面对家长的不理解,王鹏苦口婆心,耐心解释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毫不犹豫地掏钱为孩子垫付。孩子家长感动不已,最终配合为孩子进行定期预防接种。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王鹏所在的小安山镇水屯村村民对于防疫工作认识明显提高,村里54名儿童接种率达100%,确保未发生一例病例。
2007年从医至今,王鹏不但上门服务,有求必到,悉心救治,遇到经济困难的村民,都坚持先为患者看病拿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鹏的账本也越来越厚。三十多万元的账目,他从来没有主动向村民讨要过,因为他知道很多患者家庭实在太困难,如果有钱肯定会给。只要有钱进药,自己再困难,他也绝对不会主动向患者要钱。
村里的两位特困老人闫月明和林英栾,一位患肺癌,一位患高血压、脑梗塞,生活无法自理且常年无人照顾,王鹏得知后便定期免费送医送药上门,守护老人们的健康,这一坚持就是7年。王鹏的医者仁心,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已经成为村民心目中不折不扣的健康“守护神”。
图为王鹏与村民交流。
新闻推荐
梁山县寿张集镇扶贫办立足当地木业资源丰富的优势,正确引导贫困户加入到木业加工、贩运和销售行业中,使80余家、9000多名农...
梁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梁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