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张培安生活在济宁,热爱济宁,关心济宁,便想了解济宁。
可以说,济宁是一片历史悠久的土地。
追溯济宁的发展演变,就会发现,早在五六千年前,济宁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济宁城东琵琶山古文化遗址出土的众多陶器文物等就是证明。
济宁古城按历史时序可分有四座。
一是远古夏、商、周经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任城城。
二是始于北魏末年(公元518年)经隋唐至北宋时期的任城城。
三是金天德二年(1150年)金、元时期的济州、济宁府、济宁路之任城城。
四是明、清、民国至建国初期的曾先后名为任城县、济宁府、济宁州、济宁直隶州、济宁县、济宁市的任城城,即今济宁市市城区所在的城。
而济宁这个名称的最早出现时间距今也有八百年了。
为什么说大水飘来济宁城呢。
众所周知,一个地方的发展变化,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然环境的改变对一个城市区域地理的影响非常明显,我们济宁身边有运河、黄河、古代有济水。这些河流对我们济宁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黄河,那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的沧桑,它养育黄河两岸的百姓,也给两岸百姓带来了苦难,它改变了城市格局,也影响乡村的变迁,黄河是条龙,常常滚着行,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就是说黄河对区域地理的影响和变换。
黄河改道对山东境内县乡的影响,导致行政区域的改变。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作为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摇篮,为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历史上黄河“十年九泛”,黄河就是这么个脾气,它善徙善淤,咆哮时如同脱缰的野马。
我的脾气最暴躁,
一不高兴就咆哮,
无风要起三尺浪,
有风浪头百丈高,
都说龙王能治水,
它要治我治不了,
有时惹得性子起,
大水冲倒龙王庙。
这是黄河的自我张扬和狂傲。
民谚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一碗黄水半碗泥,正是黄河性情的真实写照,在1946年前的历史长河中,黄河决口泛滥达1593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改道最北时,黄河水流经海河,出大沽口;最南时,黄河水经淮河,入长江。黄河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黄河下游河段就像一条摆动的龙尾,十年九决,变幻莫测,凡是沿黄河的县市无不受其影响。山东境内因黄河改道而改变行政区域的情况也数不胜数。
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河道从山东入海后,使原先很多跨大清河的县变成了跨黄河的县,由于黄河的分割,建国后国家不得不对这些跨黄河的县作行政区划调整,试看千年古县寿张县的历史地理变迁:
1、寿张县,这个千年古县,因黄河改道而被废,汉置寿良县,故城在今东平县内。东汉光武帝刘秀讳叔名良字遂改名寿张县,属东平国。北魏复称寿张县,迁治所至今梁山县寿张集。
金大定七年(1167),河决城坏,遂迁治所至今阳谷县李台镇竹口村,十九年(1179)复迁旧址。
明洪武元年(1368),黄河决口,县治所南迁到今梁山县薛屯,十三年(1380)迁治所今阳谷县寿张镇。
1958年12月,阳谷县并入寿张县;1961年7月,从寿张县中析出原阳谷县境域恢复阳谷县建制。1964年11月寿张县建制撤销,金堤以南地区划归河南省,金堤以北地区划归山东省阳谷县。
黄河南的部分与周围县部分地区组成了新的梁山县,而黄河北部分属阳谷与台前(建国后新设的县)。
民谚:山东省里有个河南县(范县),河南省里有个山东乡(樱桃园镇),山东乡里有个河南村(金村和张扶村),河南村里住着山东人,山东人又娶了河南媳妇。河南媳妇生了山东人。
由上可见,自然环境的改变对行政区划的影响非常明显,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也见证了历史的沧桑。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见习记者李胜男6月5日,梁山县黑虎庙镇发生惊险的一幕。一头黄牛突然脱缰发疯,见人就撞。危情时刻,公安特警及时赶到,围捕未果后果断将其击毙。...
梁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梁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