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茜茜
通讯员杨圣志 陈攀
“不幸是生活的垫脚石”这句话对吴红阳来说最恰当不过。今年33岁的吴红阳,家住金乡县兴隆镇兴隆村,因小儿麻痹症导致行动不便,但他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从小乐观好学,独立自强。凭着坚强的意志和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吴红阳一步步书写着自己的人生。在2003年全国残疾人射箭比赛中荣获第二名,多次参加省残运会,2004年度、2008年度、2010年度分别获得省冠军。
不分昼夜,创业初期“没命的干”
自2006年起吴,红阳在浙江省余杭服装厂上班,工作七八年后,他已经是熟练的三级技工。由于一直牵挂家中年迈的父母,再加上参加比赛来回跑不方便,2015年,他决定回家创业——建服装厂,干出自己的事业。
村里的人并不看好他,不少人在背地里议论说:“好手好脚的还干不了来,他能行?”听到这些,吴红阳不与人理论,只是默默行动。多年攒下的10多万元钱,光购置设备就不够,吴红阳只好张嘴向亲朋好友借,东拼西凑也只借到5万元,勉强建成了一个小规模服装厂。
厂子建好了,设备购置了,还得找货源、销路、技术人员,每一项都是吴红阳亲自跑。农村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城里务工,会服装加工手艺的人不多,最后只招到3个熟练工。接着,吴红阳又开始奔波于跑订单。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订单,为一家网店服装代加工。因对方要货非常急,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干,连着三四天都没睡上一个好觉。结果,服装得到网店所有人员的一致好评,并且和他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在经营过程中,吴红阳遇到不少困难,可他从不言弃。有一次拉货回来的路上,由于绳子捆得不结实,货掉在了地上,眼睁睁看着地上的货,自己却搬不到车上,他足足等了半小时才看到有行人通过,在好心人帮助下,终于把货装上车。回到家以后,他一件件的比着大小,分开每一个尺码。
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创业的信心。
传授技术,帮扶伙伴
慢慢地吴红阳在兴隆镇小有名气,成为一个小企业家。很多残疾人慕名而来找他学手艺,他说,自己特别理解残疾人,在技术上从来不保留,还免费提供一年四季的衣服。鸡黍镇耿楼村的残疾人耿辉,在一次朋友聚会中遇到了吴红阳,在他的引导下,耿辉加入了服装厂,现在每月可拿2000元的工资,生活变得充实又有奔头。
经过几年的发展,吴红阳的服装厂由原来的3人发展到11人,机器也增加了10台,引进了先进的数控设备,机械化电子化操作,员工每月还一起学习交流技术心得、培训安全技术作业,厂子一步步走向正规化。吴红阳说,下一步扩大厂房规模,争取注册自己的品牌服装,让更多身残志不残的人加入到自己的队伍。
“残疾人一定要清醒的认识自己,正视挫折和困难,用辛勤的劳动实现自己的价值。”吴红阳说,梦想一直在路上,奋斗也一直在路上,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雁南本报通讯员郝猛“走,村支书又给大伙做体检呢,我再去量量血糖血压去,看看现在啥情况。”6月14日,在金乡县兴隆...
金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乡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