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逊本报通讯员王伟
近日,位于金乡县城西南部的山禄市场越发热闹起来,来来往往的大蒜运输车辆,满载着全县群众增收致富的愿望。挂在山禄市场大门一侧的“扶贫基地”牌子,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自***工作开展以来,金乡县充分发挥大蒜产业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不断开拓思路,创新举措,大胆实践,逐步摸索出一条特色产业扶贫路子。
围绕市场找抓手
大蒜优势资源和成熟高效的市场运作模式是金乡独有的特色,围绕整合、提升和发挥市场在扶贫中的作用,该县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打造了“一个产业、三大平台、十三个支撑点”无缝隙全覆盖的扶贫体系。
一个产业就是大蒜产业,包括种植、收获、存储、加工、运输、出口等上中下完整链条;三大平台指依托国际物流园区、食品工业园区和国际大蒜交易市场,利用大蒜交易集中区、冷库和加工厂房集中存储点等,打造贫困户就业增收新平台;十三个支撑点指依托全县13个镇街商贸市场或自发形成的大蒜交易区,设立贫困户扶贫基地,帮助贫困户就近就业增收,降低增收成本。目前,金乡山禄市场、凯盛农贸市场均设立了贫困户就业服务专区,收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果。
经营主体聚合力
金乡是全国知名的大蒜外贸出口县,拥有大蒜贮藏加工企业70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到60万吨。依托已经成熟的大蒜产业优势,深度挖掘大蒜产品储存、加工、运输等环节增加就业潜力。金乡县通过设立贫困户加工基地、就业服务专区和扶贫车间等方式,带动贫困人员就业脱贫,实现既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又确保贫困户增收致富,实现政、企、贫困户多方受益。“这一把是五十根,每烫一根的加工费为一厘五,一天差不多能赚一百多块钱。”来自鱼山街道的贫困户王巧芝拿着手中的一把网袋说,“我腿不方便,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家里的开销也比较大,村里的干部就推荐我到这儿上班,现在一个月大概能拿到两千元钱。”像王巧芝一样在扶贫加工企业上班的贫困户还有7人。另外,企业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采取“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扶贫方式,为20余名不方便去车间工作但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上门安装大蒜包装贴标签的操作设备,不限时间地点,免费送取原材料和产品,按件计算工资,保证贫困户有稳定的收益。“我们已经和翼新包装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将省里拨付的专项扶贫资金采取委托保本分红的方式入股,分红资金每年发放一次,作为街道专项扶贫基金。还依靠翼新包装建设了***就业车间,为一些贫困户提供包装贴签、网袋等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岗位工作,这样可以解决一部分贫困人员的就业,增加收入。”鱼山街道负责人张扬说。
据了解,金乡县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62个,带动农户3万余户。合作社流转土地占全县土地流转面积的80%,50余家合作社与超市、批发市场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大蒜等农产品销路不愁。金乡县发挥既有合作社优势,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资金量化折股、资产长期收益等方式,强化合同、协议制度约束,把贫困户纳入产业链,保障收益。
“网购”经济添助力
金乡县是“山东省电子商务示范县”,特别是近年以来,该县紧抓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的东风,实施“网络经济兴县”战略,借助大蒜产业这一优势,推进传统产业、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借“网”增收致富,效果明显。2016年,全年大蒜网络零售额达12亿元,出口近5亿美元。目前,全县建成并运营3处信息产业园,引进乐村淘、买卖惠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启动了阿里巴巴淘宝村和京东商城金乡特色馆。拥有电商企业、网络商店3000余家,建立了覆盖县、镇、村三级的电商服务体系。
网络是外力,人才是内力。为了提升贫困户自身综合素质,实现长效脱贫,金乡县还充分发挥亿九科技孵化器、智慧产业园、蒜都农产品物流园等本地优势平台作用,联合淘宝大学、济宁电子商务培训基地等专业培训机构,举办23期电商培训班,30名贫困户受益。
新闻推荐
本报金乡讯(通讯员李舒)金乡县以构建“政府主导、部门监管、社会共治”的农村食品安全格局为着力点,下移监管重心,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全力破解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难题,全力畅通农村食品安全“最后一公...
金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