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成明
民间有句俗语:“官不打送礼的。”这句话,对,也不对。为什么?因为官打不打送礼的,得从两头说。其一,受礼的官,是好官还是贪官;其二,送礼的,送的什么礼?为什么送礼?
东汉时期有个叫杨震的人,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东)人。他从少年起就特别聪明好学,通晓经籍、博览群书,长大后对教育事业特别热心。他从20岁以后,对于地方州郡长官征召他出仕做官的召请任命置之不理,一心一意自费设塾授徒,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教育生涯。他坚持有教无类,不分贫富,因此四方求学者络绎不绝。杨震教授的学生,英贤甚多,不少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如东汉名臣虞放、陈翼就出自他门下。他50岁时才开始步入仕途,出任荆州(今属湖北)刺史,任内唯才是举,先后为朝廷推荐了许多优秀人才,但从不谋取私利,从不吃请受贿,也不因私事求人、请人、托人和请客送礼。他的子孙们与平民百姓一样,蔬食步行,生活十分简朴。亲朋好友劝他为子孙后代置办些产业,杨震坚决不肯。他说:“让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白官吏的子孙,不是很好吗!”
据明万历《莱州府志》记载,东汉永初六年(公元112年),53岁的杨震授命出任东莱郡(郡治在黄县,今龙口)太守。上任时,他路过昌邑县(东汉时昌邑县非今昌邑县。当时的昌邑县在今菏泽市巨野县南部与济宁市金乡县西北部交界处),当时天色已晚,便宿在县城。他在任职荆州刺史时向朝廷推举并获得提拔的荆州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称茂才)王密,此时正任职昌邑县令。王密得知大恩人杨震来到了县城,便赶紧去看望。晚上,他又怀揣十斤黄金去馈赠给杨震。杨震非常气愤地对王密说:“老朋友我了解你,你为什么不了解老朋友呢?”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会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在遭到杨震的严厉训斥之后,王密只好惭愧地怀揣十斤黄金离开了。
明代也有一个打送礼者的人,他叫李汰,湖北浠水县竹林塘村上马冲湾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丁未科进士。李汰博学能文,为人重操守,为官清正,从不为金钱所动,受到朝廷重用。一次,李汰赴福建担任主考官。有人夜晚求见,奉上黄金十两,直言道:“学生翰墨未精,疏漏必多,望老大人多多照应。得中之后,另有厚报。”李汰愤然挥毫题诗一首送给来者:
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贫。
莫言暮夜无知者,怕塞乾坤有鬼神。
诗中李汰自比陈腐无用的读书人,但在道义和利益面前能判别是非,不会被黄金迷住心窍。同时告诫来人,不要认为在漆黑的夜里受贿就没有人知道,只怕面对天地的时候,会被鬼神斥责。来人斜眼一看,又怕又羞,揣起黄金落荒而逃。与杨震、李汰打送礼人的故事不同,清朝隆皇帝却有一段不打甚至奖赏送礼人的故事。送礼者就是江苏巡抚、文登人徐士林。
在胶东,提起清代的徐士林,很多人都知道。徐士林,文登县徐家村人,生于贫寒农家,自幼奋志励学,27岁中举,29岁中进士。他中进士之后,曾为皇子皇孙授课,乾隆皇帝幼时也曾在其学生之列。徐士林历官内阁中书(辅佐皇帝办理国政的机关要职)、礼部员外郎、安庆知府、江苏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他历康、雍、乾三朝,三十余年“清勤敬慎”,是清代有名的清官,被乾隆皇帝誉为“忠孝性成”的一代楷模。
据清光绪《文登县志》记载,徐士林任江苏巡抚的时候,经常进京向乾隆皇帝面奏。按当时官场通例,做地方官的每次进京或逢年过节和皇亲国戚的喜庆吉日,都要献上异珍奇宝,以尽忠孝。徐士林在江苏这富庶之邦、鱼米之乡为官,更该多多贡奉珍贵礼品。可是徐士林偏偏不理会这件事儿,在任数年没给皇宫进过一次贡。因此,不但皇亲国戚、王后妃嫔指责徐士林不世故,连乾隆皇帝本人也觉得徐士林未免太失礼了。天长日久,风也刮到了徐士林耳朵里。
有一年新年,他特备了一份礼物,献给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打开礼盒一看,是几本旧书和徐士林的贺年奏疏。徐士林写道:“蒙皇上天恩,对我破格擢升,……恭逢元旦,理当进贡方物。可是皇上知道,臣一身之外,寸丝粒粟,都是皇上所赐,黎民供给,我自己尚物贡奉皇上呢?只是炯炯臣心,愿皇上像唐尧虞舜一样治理天下,国泰民安,万世无疆。由此,望皇上恕我赤诚之心进言。臣自幼学《尚书》,谨择典谟要义,写成数卷心得体会,具裱缮册,适逢元旦拜呈。只要皇上肯赏脸御览,对治国安民略有得意,臣就不胜荣幸之至……”
乾隆皇帝看完后不住地点头赞许,随即挥笔写下“赠人以物,不如赠人以言也”朱批回赠了徐士林。
乾隆皇帝给徐士林的赠言、题词很多,但徐士林唯独对这一条特别珍爱,他平时也总是随身携带。因为这条御批对他有特别的用处,那就是当那些擅长阿谀献媚之徒给他送礼时,他就出示乾隆皇帝的御批予以驳回。
东汉的杨震、明代的李汰和清朝的乾隆皇帝都是好官。杨震“打”了给他送礼的王密,是因为杨震认为,自己向朝廷推举人才是谋国家大事而非图谋私利,王密给自己送礼是对自己谋国家大事用心的侮辱;李汰“打”了给他送礼的考生,是因为李汰认为,自己是在为国家选才,不可为私利而失道义。乾隆皇帝不打反而奖赏送礼的徐士林,是因为乾隆皇帝看到徐士林虽然没有送来山珍海味、珍玩异宝,但他心中装着国家,一心为国家尽忠尽义。
二百七十多年前乾隆皇帝写给徐士林的赠言“赠人以物,不如赠人以言”,如今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新闻推荐
金乡试水内退干部重新上岗参与正常考核管理,拟建“二线”干部晋升制度
点击查看原图B1、B2|新闻周刊|3月3日,金乡县委下发名为“关于加强转任非领导职务科级干部管理使用的有关意见”,这个冗长甚至有些拗口...
金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