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鲍童刘伟栋通讯员宋伟今年75岁的赵福运是金乡县鸡黍镇郭庙村的一位普通村民,但在村民心中,他是不用发工资的保洁员,是修好村里断头路的操心人,他将为民义务磨剪子、理头发的好事坚持了十余年。照村里人的说法,赵福运“磨一个村庄的剪子,理半个庄子的头”。
上世纪六十年代,赵福运当过4年多的社办老师,1971年入党的他曾在村里干了15年村干部,带领村民挖河修路,时至今日,年过古稀的他仍尽己所能为村民服务。“累不着就多干点儿,能不向国家伸手就不伸手。”这就是赵福运老人坚守至今的信条。
某年夏天,郭庙村进村道路两旁刚绿化的树苗被路边的杂草缠住,闲不住的赵福运主动拿着镰刀去清理。老人年龄大了,活动起来不方便,胳膊、腿常被杂草划出很多道道。据郭庙村村民介绍,村里的绿化树从还是树苗的时候,福运大爷就常常剪树杈、除草、浇水,给照顾自家田地里庄稼似的上心。至于村里扫街巷、清下水沟之类的事,老人家也是当成自家的事干。
以前,郭庙村有段土路没有硬化,这条路是南北通行的必经之路,到了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难以通行。赵福运家住村边,本是不碍自己出行,老人却操起了闲心。他挨家挨户上门跟人做工作,用一个月时间,说服了23户村民和他一起修路。大家伙筹齐钱、买好料,年轻的帮着找工具,赵福运当起了“总指挥”,大伙齐心协力修好了泥泞路。
此外,赵福运还闲不住地自学了磨剪子的手艺。蒜地农忙时,村里的乡亲常一把把地往福运家里送蒜剪子,有时一天就能磨三十多把剪子。老人家分文不取,仍忙得废寝忘食、不亦乐乎。“光磨刀石一年就得用几个,因为‘客户\’太多,老头子还专门买了个本本,都记得可清晰哩!”赵福运的老伴说。
不光剪子磨得快,赵福运理发技术同样一流。早些时候,赵福运开始琢磨了理发的技术,自己买来理发工具给村里上年纪的伙计们理起了头发。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他常常上门服务,到人家家里,帮着提点水、理个头、唠个嗑。也有人过意不去,磨完剪子理完发强往他手里塞钱,福运老人总是笑呵呵地说:“钱咱不能收,俺又不是奔着钱去的,左邻右舍的,用不着。”
赵福运老人为老乡邻理发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武旭通讯员苏培银近日,金乡的张某盯上了客户存在农贸市场里的大蒜,每隔一天去偷一次、每次偷一袋,没多久就盗了价值数千元的大蒜...
金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