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戴鹏峰(成武县退休医生、83岁)整理:牡丹晚报记者 朱 静
6月 20日,牡丹晚报记者来到成武县人民医院家属院,见到了83岁的戴鹏峰。他出生在济宁市金乡县高河街道办事处,1959年中专毕业后来到成武县人民医院上班。他说,自己从医几十年,最初因为医护人员少、医疗条件差,曾经一个星期在门诊部累晕过两次。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他,儿孙满堂,自己感到很满足,也希望把自己的故事讲述出来,作为一个留念。
15岁上小学,梦想当医生
我出生在一个七口之家,家里兄弟姐妹五人。全家七口人靠两亩二分地生存,不要说干其他的事情,连填饱肚子都很困难,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才开始上学,当时是一二三四年级连读,上了九个月,我考上了五年级。五六年级在那个年代被称为“高小”,在当时能读到“高小”毕业就算“文化人”了,大部分孩子都是读到三年级,能认识字就行。
当时,报考初中和现在也不一样,全国各地的学校都可以报。因为视力原因,我没有报上济宁市的初中,就报了江苏省丰县一中,离家90多里地。去看榜时,在一家饭店吃饭,身上却没有钱。店老板听说我考上了丰县一中,不仅没收钱,走时还给了我两毛钱,让我路上吃饭,在那个年代,一毛钱可以买六个熟鸡蛋。上了初中,学校每个月发给我10.5元的生活费,其中9元钱用来吃饭,5毛钱看电影,有了结余还会往家寄一点。
在我八九岁的时候,身体素质特别不好,有时候躺下都起不来,后来经过治疗慢慢好了。经过这件事,我心里产生了以后当医生的想法。初中毕业时,我想起了自己儿时的梦想,报考了济宁医学院,在那里学习了三年。
为患者治病,18里山路走了一晚上
1959年,我中专毕业后,为支援贫困地区被分到成武县人民医院,当年的口号就是 “自愿到贫困地区去”。当时,整个医院有46间小平房,医生、护士、通讯员、炊事员等加起来一共17个人,我们四个单身汉住一间屋,屋子里有三个床,大家轮着睡,上完夜班的人回来,上白班的人就把铺盖折起来让给夜班回来的人睡。
因为医护人员少,不超过10个人,所有的医生内科外科全看,不像现在各个科室分得这么清楚。医护人员少,前来看病的患者多,只要进了门诊部就出不来,整个屋子被患者挤得水泄不通。
记得1960年夏天,我和另外一名医生在门诊部为患者看病,天热屋子里人多,加上长时间劳动,一个星期内我俩轮番被累晕倒两次。当时吃不上午饭是常事,大家都在伙房里吃饭,赶上饭点时,患者多抽不开身,等忙完了,饭也没了。除此之外,我记得最清楚的是,1980年之前没过一次星期天。
1966年。成武县社会主义教育医疗队来到济宁市梁山县银山镇。有一天晚上9点多,一位患者家属找到医疗队说,家中有病人,我就骑着自行车跟他一起出发了,“三九”天的晚上走山路特别困难,加上风大、路不好,只能推着自行车,18里路我们走了一晚上。当时的想法也很简单,只要有人生病,我就得去治,因为我是一名医生。医护人员高度的责任心,也换来了患者及家属的尊重。
在当时及其艰苦的环境下作诗是我唯一的娱乐活动,很多励志小诗激励了自己也激励了同事们,其中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战严寒》
朔风劲吹三九天,旷野皲裂万物眠。
关内难见一君子,炉旁传薪尽笑颜。
已随慈心驰疫地,再紧素衣战严寒。
待到瘟神除尽日,中华处处是春天。
从喜结连理到儿孙满堂
1960年初,经人介绍,我认识了同样作为医生的曹桂兰,就是我现在的妻子。当时她找对象没有别的条件,就想找个医生。
1960年底,没有彩礼,没有房子,我们就这样结婚了。结婚后单位给我们安排在法院审判厅后面的一间房子里居住,当时这间房子是临时关押犯人的地方。房间里除了两床被子和一张床,再没有其它值钱的东西。
做了这么多年医生,对于患者我尽职尽责,唯一缺失的就是对家庭的照顾。1963年12月,我有了第一个孩子,孩子生下来以后,我把他娘俩送到家就回到了医院。我从早晨9点一直忙到下午5点才回家,在路上给妻子买了份油果子带了回去,推开门后,就看见她坐在床上哭,当时觉得挺对不起他们。
后来,我们陆陆续续有了四个孩子,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和妻子都算是“吃国粮”的人,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1972年我的工资是29.5元,我们夫妻俩的工资加起来大概50多元,家里有四个孩子需要养,还要定期给父母寄钱,虽然是双职工,但是当时的日子也过得很艰苦。
1980年,我家大儿子高中毕业差了几分没考上大学,当时孩子学习底子好,老师建议复课一年,考个好大学。因为家里拿不出100元的复课费,让孩子选择了一所工业学校的纺织专业。有四儿子时,母乳不够吃,又没钱买奶粉,当时孩子喝得最多的就是“炒面”,把面粉炒熟以后,用热水冲一下,看起来和奶粉差不多。
如今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事业,靠自己的努力,他们都有了车和房。看着孩子们孝顺,妯娌之间团结和睦,我们老两口感觉特别满足。如今我的孙子都已经娶了媳妇,看着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是我们最高兴的事。 
新闻推荐
女报讯 订报送特色农产品活动再次启动啦啦。即日起,只要您想订阅2016年全年的《都市女报》,一个电话,就有工作人员将特色农产品给您送上家门,并为您办理订报手续。届时,花生油、富硒黑蒜、鸭...
金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乡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