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苏茜茜通讯员苏益若自12月4日本报刊发的《本报与救助站搭建“回家桥梁”》的新闻刊发后,许多热心读者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转发寻亲报道。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首批刊发的流浪者人员中,流落到济宁并在安康医院治疗3个月的王翠翠于23日在市第一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回到了金乡老家。
经过近3个月治疗,姑娘想起家在金乡据济宁市第一救助管理站站长李尚民介绍,被送回的女子叫王翠翠(24岁)。今年9月份,济宁市公安局共青团路派出所的民警在街上发现了自言自语的王翠翠,随后联系到市第一救助站的工作人员。由于王翠翠有些精神疾病,最初的沟通很多信息都无法获得,不停大哭大闹的她让救助站工作人员非常着急。为了让王翠翠得到更好的救助,工作人员直接将其送到了安康医院救治。经过近3个月的治疗,王翠翠的精神状况终于得到了好转。问及她的家庭地址和姓名时,王翠翠断断续续的话语里说出了不少有用的信息。
点滴的变化让救助站的人员看到了希望。“最初救助她时,她的样子很凄惨,衣衫破旧不堪,精神状况也非常不好。如果当初未得到及时救助,她的状况很难得到改善。”李尚民说。
认识回家路上的那条河,村民热情迎接在送王翠翠回家的路上,记者与她进行了一些交谈,但是她对于自己什么时候走失的、怎么来到市区等信息都不是很清楚。“马上就要到家了,高兴吗?”听到记者这一句,王翠翠突然说:“回家了,好激动!”在从金乡县城开往化雨镇的一条马路上,王翠翠指着一侧的河道兴奋地说:“沿着这条河,很快就到俺家了,回家真好!”
“翠翠回来了,快看,是她!”23日上午11时,载着王翠翠的救助车还未停稳,一些村民便热情地围了上来。记者从村民口中得知,王翠翠的丈夫外出打工了,不能来接她回家。从车内走出的王翠翠笑着对大家问好,见到家门口站着的父亲,她礼貌地说了句:“爸爸,我回来了。”
村民委员会的代双银告诉记者,王翠翠离开家的这段时间,家里和村里一直在找,前期没想到会有什么好结果,但没想到终于回来了。代双银说,村里一定会帮翠翠继续治疗,希望她的回归能让这一家的生活有所改善。
王翠翠(中)安全到家
新闻推荐
近日,金乡县济宁教育学院附属小学邀请县交警大队包校民警走进校园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教育,给小学生讲解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和上下学时应该遵守的交通安全常识,增强了全校学生的...
金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