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勇[成语出处]语出《后汉书·独行列传》
[原文内容]
范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一名氾。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仕,为郡功曹。
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徽晨夜省视之。元伯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
子徽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
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
式怳然觉寐,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
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
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
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
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典故内容]
范氏又名范巨卿,老家是金乡县鸡黍镇,另有一名叫氾。他生活在东汉时期,约出生在公元59年,死于127年,享年68岁。范式曾两次去当时的京都洛阳求学,当过山阳郡功曹,侍御史,冀州刺史,荆州刺史,后来在庐州太守任上去世,葬于金乡大鼎山(今嘉祥县纸坊镇)。
他青年时代,在京城的太学学习过,和河南省汝南的张劭是好朋友。张劭字叫元伯。有一次,两人都回家省亲,分别的时候,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我返回洛阳,将去你家拜见老人。”两年后,范式如约而至。张劭也按照约定,杀鸡煮黍招待范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鸡黍之约。
后来,张劭卧病不起,很重,本郡的郅君章、殷子徴白天黑夜不断地来看望他。在临终的时候,张劭感叹说:“我遗憾的是没见上我的死朋友。”
殷子徴说:“我和郅君章对你是非常尽心的了,这不是死朋友,你还想到哪里找死朋友去呢?”
张劭说:“像你们二位,是我的生朋友啊。山阳的范巨卿,那才是我说的死朋友呢。”
过了不久,张劭死了。范式忽然做梦梦见张劭戴着黑色的帽子,垂着帽带,拖着鞋子走来,呼叫着他说:“巨卿,我在某日死去了,要在某日埋葬,永远回到阴间去了。你如果没有忘记我,能去送送我吗?”
范式醒来,意识到张劭死了,就悲痛地流下泪来。他把自己与张劭的友谊以及做梦的事全告诉了太守,并要请假去参加张劭的葬礼。太守虽然心中不信,可又很难违逆范式的感情,就答应了。范式便穿起死了朋友应该穿的丧服,等到了梦中张劭说的下葬的那天,就驱车赶去参加张劭的葬礼。
现在的金乡到汝南也近千里之遥,在范式还没有来到张劭家中的时候,送灵的人已经出发了;灵车到了墓地,送灵的人要把灵柩抬进墓穴,可灵柩怎么也抬不动。张劭的母亲拍着棺材说:“元伯,莫非有要等的人吗?”
于是众人把灵柩停下。过了一阵,居然真的看见有白马拉着白车,向坟地跑来,车上的人,放声哭嚎。张劭的母亲望着来人说:“这准是范巨卿啊!”
范式来到了坟地,跪拜了灵柩,说:“走吧,元伯!死路、生路,各自不同;从今以后,咱们永别了!”
来送葬的有一千多人,都被感动得掉下泪来。范式就拉起绋绳,在前边引路,灵柩这才向前移动了。下葬后,范式就留下来住在张劭的坟墓一边,为张劭修剪完坟树以后,才离开这里。
新闻推荐
近日,济宁学院附属小学邀请著名“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老师来校为学生做了一场精彩的公益讲座,1500余名师生齐聚学校操场有幸聆听了讲座。沈石溪,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儿童...
金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