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繁荣的大蒜交易市场
大蒜产业信息协会常务会长杨桂华:
市场趋于理性,下月推出大蒜市场指数
蒜农巨亏时代一去不复返,蒜商暴利时代基本终结
大蒜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且鱼目混珠、真假难辨,是导致往年大蒜价格出现“蒜你狠”、“蒜你贱”等巨大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大蒜市场总是迷雾重重,让人琢磨不定,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金乡县大蒜产业信息协会常务会长杨桂华研究大蒜市场几十年,是大蒜市场的分析专家,但杨会长拒绝对今年大蒜价格的走势作出直接预测。不过在采访中,记者还是从杨会长的谈话里获得了一点“信息”。
金乡大蒜产区实际上包括周边七个县,金乡大蒜产业信息协会的工作也自然涵盖了这七个县。杨会长说:“据协会众多信息采集点汇上来的信息,今年,金乡大蒜产区种植面积减少了5%至10%,亩产也因气候等原因减产了这个数。大蒜作为调味品,国际、国内市场的消费量都是刚性的,尽管消费量每年都有递增,但幅度不大,需求量相对是固定的,如果供应真的少了,今年大蒜价格回升一些是有可能的。再加上大蒜价格一直是在低位运行,大蒜种植环节利润很少,蒜价回升一些,对蒜农利益、对大蒜产业健康发展都是有益的。其实,当前市场已经有所表现,市场人气明显比去年旺些,鲜蒜收购价也在攀升。”
记者当日日采访时,鲜蒜收购价格每斤达到八九毛钱。杨会长认为蒜农血本无归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而蒜商的暴利时代也基本结束了。金乡大蒜产业已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新时期,这缘于信息较以往透明、及时和全面;缘于大蒜产业参与者从狂热回归理性;还缘于大蒜存储能力的不断增强和加工企业的蓬勃发展。
杨会长说,大蒜价格从2013年才趋于稳定,从他监测的大蒜价格数据来看,2013年之前的10年的时间里,大蒜价格波动都超过了100%,有时甚至超过200%至300%。到了2013年,蒜价波动幅度变为20%至30%,趋于理性。
杨会长介绍说,为进一步规范信息发布,金乡县商务局和大蒜信息协会等单位在国家商务部领导下,将于6月份推出大蒜市场指数,包括大蒜价格指数(每日发布)、大蒜生产者价格指数(每日发布)、大蒜存储量指数(按旬发布)、大蒜出口价格指数(未定)、大蒜景气指数(每日发布)。今后,蒜农根据这些信息决定种不种大蒜、种多少大蒜,而蒜商也会根据这些信息来做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的经营决策。蒜农、蒜商等各个环节都会有自己的合理利润,真正实现大蒜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这些年来,杨桂华从大蒜的升降起落中也看到了人生的某种希冀,到了一定的“高度”,理性是最好的价格
大蒜产业办公室主任周葆华:
拉长大蒜产业链
这是金乡大蒜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对周葆华的采访不时被打断。在金乡县大蒜产业办公室主任周葆华公室,全国土畜协会大蒜分会的人员以及一些业务人员来了一波又一波,还不断有媒体打电话采访今年大蒜的有关情况,周主任忙得不亦乐乎。他笑着说:“每年大蒜收获季节都是这样。”
记者开门见山问周主任,一些蒜农改种了葡萄和辣椒,特别是辣椒种植还有迅速扩大之势,那么今后,金乡还能称为“大蒜之乡”吗?大蒜还是金乡的富民产业吗?“我们金乡还是圆葱之乡、金谷之乡、辣椒之乡,而大蒜产业是金乡县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之一,这一点是摆在那里的事实,是毋容置疑的,而且将来还会更好。”周葆华坚定地说:“除去种蒜的,我们号称还有十万大军做大蒜,当然这是个大约数,他们参与到收购、运销、存储、加工、信息、研发等大蒜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面,做大蒜已成为金乡人收入的重要来源。以市场为导向对种植结构做适当调整,可减少对大蒜的过度依赖,恰是蒜农适应市场能力提高的标志;是蒜农面对市场更加理性与成熟的标志;也是近年来我们努力规范信息发布、努力为蒜农搞好信息服务发挥了作用的标志。”
周葆华说:“为促进大蒜产业转型升级,我们还大力推广了有机大蒜种植,目前已发展2万亩。还积极试验种植美国蒜、新疆蒜、四川蒜。美国蒜个头更大,四川蒜可提前半个月上市,而新疆蒜的蒜氨基酸含量高,医用价值更大。这些都是为了提高大蒜品质,调优大蒜种植结构。同时,我们用了更大的精力抓大蒜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我们建立了国际大蒜产业园,现在入园落户的大蒜精深加工企业不仅规模大,而且产品研发水平、生产技术水平都相当高。这些企业投产后销售收入可达数十亿元。产业园将成为大蒜龙头企业和自主品牌的孵化器,推动大蒜加工由中低端向高端迈进。金乡大蒜产业的前景会更好。”
周葆华深爱金乡这片富饶的土地,也坚信大蒜是金乡人可以一直坚持并能够做强做大的富民产业
本报记者山进、刘传伏:
期待一个理所当然的“蒜你狠”时代
“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金乡人公开喊出的这句话,向世人充分展示了金乡人的底气、自信与自豪。金乡人用十几年、几十年的心血培育大蒜产业,打造“中国大蒜之乡”!而大蒜产业也深刻改变着金乡、改变着金乡人。紧密连接大蒜产业的金乡人无论是积累财富的欣喜,还是痛失血本的伤心,都让金乡人收获了成长、成熟。孙启存、周建伟们在面对大蒜种与不种、种多少,大蒜“买卖”做与不做时,表现得更加灵活、自如和理性。一千多家涉蒜企业造就了老板、经理、工程师、技工等各类人才,金乡人整体素质因大蒜而大大提升。孙冬辉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常年在几大洲飞来飞去的她张口就是“150多个国家吃我卖的大蒜”,闭口就是德国市场如何、迪拜市场如何,做国际贸易的范儿十足!当大蒜作为调味品时,它的消费量是相对固定的,而大蒜沿着金乡人设计的精深加工的道路走下去,成为“保健大蒜”、“医药大蒜”时,大蒜的市场潜力便不可估量,效益也会几十倍、上百倍的增长。金乡大蒜产业将迎来革命性的提升,那时便是一个不让人忌惮的、有科技支撑的、理所当然的“蒜你狠”时代!记者相信,经过不懈追求探索,金乡人的这个如意“蒜盘”一定能够打成!
作为媒体人,我们也责任洞察每一行业每一领域的市场变化,看到蒜农们一张张晒黑的脸,希望这种质朴能换来梦想的收获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设提示牌、增巡查岗、安摄像头、更换机打发票■本报记者苏茜茜本报9月2日A8版《金乡汽车站附近出租车司...
金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乡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