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雨镇长刘小雪按照“今日工作”,到现场向蒜农了解情况点击查看原图打开山东金乡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今日工作”这一栏目格外显眼。每天早晨八点钟,点击进入该网页,金乡200多名干部当日的工作和去向整齐排开。“网上晒工作”,每天的工作就变成了“硬指标”,行踪也部分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网络公开带来的力量便逐渐传递到现实。放下手中的报纸和浓茶,按照承诺到一线,干部们变得更为谨慎,担心群众的那句“言而无信”。“你在哪?”“我在办公室”“我们就在办公室,你不在。”与督查室的工作人员发生这样一段对话,更是每个干部永远不愿遇到的一幕。现在“今日工作”网页每天的点击量平均在1000左右,看网页的人有群众,有网友,还有位列名单上的干部,他们在“被别人看”和“看着别人”中切换角色,金乡县的干部心态和工作方式也在网络公开力量的倒逼之下,逐渐发生了变化。文/图记者梁赓实习生徐瀚云从县领导到科级干部5月28日,时间刚过16时,金乡县档案局副局长、县委信息科分管负责人孔凡振电脑桌面邮箱来信的提示不断,信息框“刷刷”地闪现,他赶紧进入信息科的这个公共邮箱查看,发现已经有十余封未读邮件。
这个电子邮箱是金乡县“今日工作”的公共邮箱,每逢周一至周六,从下午四点开始到下班之前,该县一百多个部门的200多位干部次日的工作安排都将从各个相应的部门发至这个邮箱。
县委信息科的工作人员会将这些邮件收集、整理,然后于次日早上8点钟,将这些汇总信息发布到金乡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的“今日工作”这一栏目之中。
去年5月,金乡县实施领导干部“今日工作”网上公示制度,200多位干部被纳入其中,涉及县主要负责人、镇街党政主要负责人、部分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部分县直部门副职、部分经济主管部门主要科室负责人。这些干部每天的工作、行踪都要汇总公布到金乡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社会各界都可以随时上网查看。“一般邮件截止时间是下班,有的干部可能会因为一些原因晚一些,但是没有敢不发的,不报就算缺报”。孔凡振说,“这是制度”。
在去年这项制度推出之初,“今日工作”只有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工作安排,后来才增加到如今的范围和人数,而且完全搬到了网上。
怕被指“言而无信”“开弓没有回头箭”,每天的工作计划被放到网上公开,计划变成了“硬指标”,很多事便没了退路,金乡的干部们只能变化中适应这项政策。
5月29日清晨5点钟,金乡县化雨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小雪醒来便熬稀饭、热隔夜剩菜,待到照顾完丈夫和儿子,自己开始吃饭的时候,工作就蹿到脑子中来,“端起碗来,就开始想‘今日工作\’有什么。”
当日早晨8点多,刘小雪刚到单位,她当日的工作计划已经出现在金乡县政府网站。
一天工作刚开始,压力就摆在了面前。“主要是心理压力,当天工作完成还好说,一旦哪天因为临时情况,个别工作没做那就……毕竟你没按计划完成。”刘小雪说。“老百姓都在盯着你的事情呢,你再总在办公室待着怎么待得住?”金乡县几位干部也表示,之所以有压力,是因为报上工作之后没去兑现,老百姓知道了,会觉得你“言而无信”。
也有干部表示,在上报“今日工作”时他们也逐渐形成了一点“经验”,会选择最主要的部分上报,“一来工作重点清晰,二来报多了,有些不太重要的事情反而容易疏漏造成被动。”
5月28日下午三点钟,金乡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杨登森迎来了山东奥德堡电梯有限责任公司的客人,企业想开展一场产品推介会,苦于自己力量单薄,所以请求政府“支招儿”。杨登森了解完企业需求,立刻将此事形成了他次日的“今日工作”,并报到了信息科。“基层工作的特点是繁杂,少有规律”,杨登森说,“今日工作”的压力,让他尽量把工作变得更有计划性,才能应对新政策带来的变化。
督察“艺术”5月30日,金乡县园林局养护管理科科长丁乡情来到现场督促魁星湖公园塌陷处回填土施工进度,看到记者的到来他并不特别吃惊,因为他“有过类似经验”。大约在两个月之前,他在现场工作,手机突然急促响了起来,原来是电视台的记者,在电话那头直接问他在哪儿,并来到现场核实采访,“看来总有盯着你的人”。为保证信息真实有效,防止个别干部在呈报“今日工作”时弄虚作假,该县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还每天抽查部分干部的网上日志,发现弄虚作假的,一律通报批评。
截至目前,已有5名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此作了深刻检讨。当地干部明显感觉到了这项措施的威慑性。
公开的资料显示,去年曾有县招商局某领导外出多日未按照要求请假;县林业局某领导、县粮食局某领导不按照要求及时报送工作情况。为严肃工作纪律,该县对上述三局长进行了全县通报批评。
还有一次,某局局长“今日工作”中公开的是去参加一个会议,结果经核实发现,被派去开会的竟是一位该局副职领导,此事也进行了公开通报。
金乡县督查室副主任周浩告诉记者,为了保障重点项目的进度,有的干部被派往企业驻点上班,有相应的办公室。有一次他们根据工作计划去办公点找一位干部,发现他竟然不在,于是拿起电话问,“你在哪呢?我们找不到你啊。”对方淡定地回答,“我就在办公室呢”。督查室的工作人员就说,“我们就在你这个办公室。”这句话噎得对方只能承认:自己在单位办公室,并未到现场。周浩说,他们督查工作,面对的是县里各方面的领导,所以对于工作的方法也得讲究艺术,比如说他们想核实某位领导是否在一线,有时候会直接过去,但是有时候就要委婉一点,电话打过去,客气地说,“你在哪呢?我们过去看看?”“我们不是为了处理人,就是为了信息公开”,周浩说,“干还是没干,得实事求是,不干诚信就没了。”
阅读能力打开金乡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今日工作”这一栏目被置于相对显眼的位置,每日的点击量在1000左右。谁在看这些近乎枯燥的工作安排?“今日工作”的“阅读者”很多都是金乡党政部门工作人员,这当然包括名字在“今日工作”中的绝大多数干部。
刘小雪也是其中之一,她现在养成了每天都看“今日工作”的习惯。以前她对县里的一些事情,觉得还不够透明,有些事情她都是看新闻获知,“新闻上了解到的信息,可不如‘今日工作\’具体”。
丁乡情清楚地认识到,县里领导会关注着各个部门的“今日工作”情况,“领导一定会看着我们。”同时他也在关注着领导的“今日工作”安排,掌握动态,根据领导的具体工作做出响应,“我们好知道下一步怎么办,比如创城工作,就牵扯到我们,我们就得多用心。”
刘小雪也深知这种“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她说看领导经常去做什么工作,就知道哪项工作比较重要,尤其是看懂主要领导抓什么工作,“你就很有方向”。“今日工作”名单上的人,也会互相观看。“别的镇在做什么工作,也是摆在纸面上了”,对于刘小雪来说,除了看乡一级领导的工作,她也会看看同乡其它镇的“每日工作”,有时候也有提醒和警示作用。“比如说有些工作咱也做了,但是没报,别的镇报了,这个时候外面可能就说一些东西。这项工作做得好也罢,万一哪一天、哪一点没有做到位,别人就说,看看,这些事情都没干,网上都没出来嘛。”
当地居民乏人“研究”官方设计的运转体系日益成熟,官员干部对网络晒政的适应也越发深入。与之相比,当地民间对网络晒政的参与度远不如督察和干部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那样熟悉,持续与常态化的关注者并不多。“老百姓一般不会管你在哪里,只是有事儿了才会关注‘今日工作\’”,刘小雪说,“比如说低保问题,去年11月份我去查看低保户如何选出来的,想要低保又要不上的老百姓,就会跟着找来,说说自己的情况。”
另外,关于大蒜保险的问题,也有群众根据“今日工作”找过来。刘小雪说,去年有群众买了大蒜保险,可是部分大蒜死了,于是就问,“保险公司咋还不来人啊,再不来人,俺就(该)挖(蒜)了,损失咋办?”刘小雪就让分管人员联系保险公司,确定好过去时间,赶紧把这事儿解决了。
但是这样的事情并不算多。在金乡的采访中,记者与多位当地群众聊起“今日工作”,发现知道并持续关注的人并不是很多,“我也上网啊,很少去看政府网站,有时间就玩玩游戏,看看别的地方的‘大新闻\’”。也有群众表示,自己从当地新闻中知道“今日工作”的政策,也进行过关注,“要是能公开更多信息,对我们就更有用了。”
与此同时,当地不少干部却比较会利用“今日工作”的这个功能,“比如今天想找哪个领导汇报工作去,有什么事情找领导签字去,你基本上知道他在干什么,之前的时候,还要先给秘书联系,现在比原来方便很多。”
目前,对干部每日工作的网络公开,全国已经有几个城市推开,最终效果如何,能持续多久还有待观察,但是政务公开的一缕阳光已经射了进来。
新闻推荐
“一斤鲜蒜一块七八,而去年这个时候一斤卖三四元,今年也就是去年的一半。”细心的消费者谈起去年同期高企的蒜价仍记忆犹新。究其原因,业...
金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