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 泗水新闻 汶上新闻 嘉祥新闻 金乡新闻 鱼台新闻 微山新闻 邹城新闻 曲阜新闻 梁山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金乡新闻 > 正文

泗河名称 由来及其变迁

来源:济南日报 2013-06-09 09:09   https://www.yybnet.net/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刘贺———被馅饼砸晕的皇帝

■任小行

提起刘贺,还得从其倾国倾城的奶奶李夫人说起。

李夫人名字无考,只知其兄一为宫廷乐师李延年,一为草包将军李广利。因“妙丽善舞”,李夫人深受汉武帝的宠爱。李夫人死后,汉武帝伤心欲绝,令画工“图画其形于甘泉宫”,同时立下遗嘱,死后“以李夫人配食”,并追封其为皇后。李夫人留有一子髆。武帝对他宠爱有加。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夏四月,刘髆不到八岁,就被封为昌邑王,国都在现金乡县西北。史载,卫太子被废前后,武帝数次欲立刘髆为太子。为了让其扶正后有强大的后援,武帝多次给李广利创造立功的机会。无奈李广利太不给力,屡负圣恩,最后竟然因牵连“刘屈牦巫蛊案”而遭灭族,彻底葬送了外甥被立为储君的机会。

刘髆死后,其子刘贺继承了昌邑王位。据《汉书》记载,刘贺“不好书术,而乐逸游”,经常驾着马车“驰骋不止”,以致“身劳乎车舆”。为此,臣属们“引经义,陈祸福,面刺王过”,可刘贺却不思悔改,竟“掩耳起走”。

按说,作为谋储失败者之子,同时又不争气,刘贺是没有机会当皇帝的。谁知,继承武帝大统的昭帝,太过短命,还没等生下儿子便一命呜呼。武帝6个儿子,这时只有广陵王刘胥健在,其当选似乎是水到渠成之事。可权臣霍光认为,刘胥野心太大,若登基,不利于自己专权。于是馅饼砸到了刘贺的头上。

刘贺确实年轻。接到征诏书后,他欣喜若狂,不做谦让,便带着二百多人的庞大班子,急不可待地出发了。不到半天的工夫,就行了“百三十五里”,累死的马匹“相望于道”。为日夜赶路,刘贺竟求长鸣鸡。还派随行仆人“以衣车载女子”,受到使者的责难。将至长安,昌邑王郎中令龚遂上表刘贺说:“按照礼节,奔丧望见国都门应该哭泣,现在到了长安东郭,你应该哭啦。”而刘贺却说:“我咽喉疼痛,不能哭。”直到来到未央宫宫门时,刘贺才象征性地哭了几声。

刘贺的确幼稚。进京前,留守昌邑的中尉王吉再三叮嘱:大将军霍光一手遮天,希望刘贺养精蓄锐,暂时隐忍,“政事一听之,大王垂拱南面而已”。刘贺满口答应,可一进长安,便将之忘得一干二净。在部分旧臣的鼓动下,他一即位便大肆提拔自己人。为此,龚遂谏诤曰:“宜进先帝大臣子孙亲近以为左右。如不忍昌邑故人,信用谗谀,必有凶咎。”无奈昌邑王急欲亲政,根本听不进劝告。

刘贺的举动让霍光深感不安,于是他联合朝臣,打算以“行淫乱”之名,将刘贺废掉。政变之前,霍氏之谋,似被发觉。据《夏侯胜传》记载,刘贺乘车外出,夏侯胜曾拦舆暗语:“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可惜,刘贺并未把夏侯氏之语当回事,反而将之逮捕,交给了霍光。霍光感觉事不宜迟,于是上奏太后废掉刘贺,同时诛杀昌邑旧臣200余人。此时,距刘贺登基仅仅27天。行刑前,昌邑群臣大呼“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幸运的是,刘贺保住了一条命,被遣返至昌邑,幽禁了起来。此时的他还算本分,“闭大门,开小门,廉吏一人为领钱物市买,朝内食物,它不得出入”。可新君宣帝对之并不放心。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他密令山阳太守张敞监视刘贺,“察往来过客。毋下所赐书!

据张敞的报告说,没几年的光景,刘贺就几乎成了废人,“故王年二十六七,为人青黑色……疾痿,行步不便。……察故王衣服言语跪起,清狂不惠”。

宣帝见了张敞回奏,认为刘贺已不足畏忌。于是诏封刘贺为海昏侯(今江西永修一带),食邑四千户。刘贺遂由昌邑移居海昏。

数年后,扬州刺史柯上奏称,刘贺与故太守卒史孙万世暗自来往,且对现状有不满之意。皇帝发话说:“那就削除他食邑3000户吧。”刘贺再也经不住打击,不久愤懑而亡。

■苏伟

泗河,古代称作泗水,其名称由来已久。为什么叫“泗水”?《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说:“泗水源在兖州泗水县东陪尾山,其源有四道(泉),因以为名。”明代万历年间泗水知县尤应鲁说的更明白:“水出山下,四泉同发,故曰泗水。”这四道泉是泉林泉群中的主要名泉,即响水泉、趵突泉、洗钵泉、红石泉,至今喷涌不息。清乾隆帝《泉上六咏》之一《泉源》诗曰:四泉流作泗河源,乳窦灵根今古翻。混混从无舍昼夜,是之取尔子舆言。“泗”是一个典型的形声字,这个字显然是为了命名这条河而产生和存在的。商代甲骨文中称泗水为“池水”;《山海经》中有“空桑之山(指泗水、曲阜南部山区),北临食水。”“池水”、“食水”即是古代汉字还没有普及时对泗水的称谓(讹音、谐音)。

泗河一直是中国历史上抗洪救灾的主战场。

据考证,泗河成因上受中生代(距今2.25-0.7亿年)断陷盆地控制,河道基本沿泗水单断凹陷南缘(即郓城断层)及曲阜凹陷西缘延伸而南。其流程,《山海经·海内东经》说:“泗水出鲁东北,而南,西南过湖陵西,而东南注东海。”张华《博物志》说:“泗出陪尾。”即今泗水县东部陪尾山下的泉林。郦道元《水经注》也说“泗源陪尾”。具体地讲,就是泗河发源于泉林陪尾山下的四道名泉,自东向西,由泗水流经曲阜到兖州滋阳山(古瑕丘)以北而东南流,经汉平阳县(邹城平阳)西、高平县(微山两城)西、湖陵县城(微山程子庙)南、留城(今微山湖里)南、向东南经澎城(徐州)、下邳、涟水,流入东海。苏北的泗水郡(秦朝三十六郡之一)、泗洪县、泗水亭等皆因泗水而得名,位于淮河入海主干道的泗阳县(淮阴西),至今还以“泗阳”的名字与“淮阴”相对应表达着导淮入泗的古老迹象。这种状况直到北宋天禧三年(1019),虽有小的摆动,基本没有太大变化。

历史上,泗水曾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元代建都北京,政治经济中心转向北方。为军需民用、南粮北调,如仍旧走隋唐、宋代运河老路线,还需继续偏离华东向西(开封)绕一个大弯。因此有必要直穿山东、路经济宁、东平开辟一条新运道。元至元十九年(1282),元世祖忽必烈委派兵部尚书李奥鲁赤征调民夫,开挖南起任城(济宁)、北至须城(东平)安山的济州河,沟通了泗水和大清河(济水故道)之间的航运。从此,江南漕船可直接由淮河入泗,经济州河到大清河,再入海运至天津,然后过御河到通县转北京。元至元二十年(1283),济州河(济宁至东平安山运河)开通,鲁桥以下泗河段成为南北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泗运合一。

关于黄河侵泗的最早记载见于《史记·封禅书》,汉文帝十二年(前168),河决酸枣(今河南延津县西南),“河溢通泗”。《史记·河渠书》又记汉武帝元光三年(前132)“河决瓠子(今河南濮阳西南),东南注巨野(大野泽),通于泗淮。”一直到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黄河注泗入淮长达23年之久。从此泗、淮受黄河作用的淤塞史不绝书。特别到了南宋时期,泗、淮成了黄河大规模南泛入海的溜道。从《宋史·高宗本纪》南宋建炎二年(1128)“杜冲决黄河,自泗入淮以阻金兵”,到光宗绍熙五年(1194)黄河大决阳武为止,历时66年,使黄河全河南徙并长期流经泗、淮。明洪武元年(1368)黄河决曹州双河口入鱼台,南阳以下泗河段又成为泗、运、黄三合一形态。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黄河决原武黑羊山,南流入淮,又由“曹州、郓城两河口,漫东平之安山,元会通河亦淤”(《明史·河渠志》),抬高了河床,阻塞了漕运。20年后,明永乐九年(1411)不得不重开会通河,鲁桥以下段仍借用泗河,直至隆庆元年(1567)漕运新河掘成为止,历时157年。这一个半世纪岁月,正是黄河决口泛滥频繁的阶段,仅史书记载大的决口就达20多次,其中淤塞南四湖段运道达16次之多。

南四湖位于济宁南部苏鲁交界处,处在泗水流域腹部,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和南阳湖四个湖泊串连而成。习惯上统称微山湖。此处古代是泗河河道,后来由于黄河长期夺泗夺淮入海,淤垫抬高了徐州以下泗河河床,致使泗河及其东部山水失去出路,逐渐囤积在这片湖盆洼地里。加之当时有意利用洪水,筑堤拦蓄,利用黄河、泗河、济水等水补济运河水道等人为因素,加速了积水面积的扩大。到了明朝末年,若干面积不等的水塘小湖连成一片,南四湖才基本形成,迄今只有400余年。标志着古鲁及苏北地区几千年存在发展的泗水骨干水系,演变成为了以运河为骨干、以南四湖为中心的淮河流域水系。在这个大的变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当然是黄河。

至此,本来形态稳固,独流入海的古泗水,由于下游被黄河所夺,中游被黄河所逼,加上水运交通的人为因素,只得保持东部半壁江山,剩下上半截的河源(泉林)到济宁鲁桥入湖的一段河道,最终成为微山湖的一条支流。这就是今天的泗河。

天地轮回,沧海桑田。在古代,洪水泛滥,河流改道,甚至相互挤占是常有的事情。今天的泗河仍然东纳洙水,碧波清澈,旖旎靓丽,姿态祥和,在绿树浓荫的陪伴下,哺育和滋润着两岸的人民,由东向西再向南,昼夜不停地奔流。

砍高粱

■孔伟建

儿歌曰:九月九,好年成,高粱穗儿火样红,磨成面儿蒸窝头,就着葱吃香味浓,小妮吃了长得俊,小子吃了赛罗成,老婆婆吃了能跳绳。

旧时,高粱是中原地区的主要粮种,一般亩产二三百斤,好高粱高大粗壮,高两三米。当年,高粱是农民的主食,用高粱面蒸成的窝头,不知养育了多少人。

高粱,这东西高秸秆,有气根,抗水涝。以前,村北一大块低洼地,差不多都种了高粱。现在,种的很少了,都说,这东西不高产。

高粱分红高粱、白高粱和粘高粱三种,常见的是红高粱。

秋天,洼里的高粱晒红米了,之后,就等收获了。高粱收割之时,正值末伏。人在两三米高的高粱地里干活,又热又闷,头上身上都洒满了高粱花子,很不好受。大多情况下,人们只穿着短裤干活。

收高粱,把高粱秆砍倒,钎去穗子,打成捆,去场里打轧成粮。再把高粱秸打成捆,扛回家,备盖房或烧柴用。

砍高粱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一般是汉子们干。两人一组,一人在前,一人在后。一人把住一条垅,另有妇女跟在后面钎高粱穗。前面的汉子手握板镢,砍倒高粱,放在高粱茬子间,根朝前,穗向后,有穗的一侧散开放,以利后面的妇女拿钎刀钎穗子。右手钎下穗头,左手接住,交叉排在左手臂上,弯肘挟住穗头,既整齐又牢固,积攒多了,就摞在一起,打成捆,运到晒场上去。

砍时,左手向前把高粱秧子拢向胸前,手在下侧,肘要上扬,把十几根高粱秧子拢在一起,防止秧子散架,四处乱倒,看准高粱秸根部,用板镢子连续砍去,高粱应声而倒,秸秆与茬子就分开了。

高粱秆,是农村盖房用的好材料,可做房笆子用,可吊顶棚,还可插黄瓜或豆荚架,用处较多。砍不好,就不能用了。一般砍在地下高粱茬中间,带半个根茬。

高粱秸拉走后,汉子们再带着大板镢子来戗埋在地下的高粱茬子,妇女负责跟在后头把戗下的茬子拾在一起。这样,地里干净,好整地,好种小麦。等种完小麦,再来地里拾茬子,烧锅。

高粱除食用外,高粱苗儿(除去高粱籽粒,剩下的一段叫高粱苗儿)还是做扫帚、炊帚的好原料,做成的扫帚坚固挺括,扫起地来很应手。做成的炊帚,刷锅洗碗离不了,很实用。

高粱丰收时,看着那红亮亮、沉甸甸的新高粱,闻着散发出来的清香味,有说不出的喜悦。

图王世会

新闻推荐

大货车撞毁护栏后侧翻,8个车轮掉了一半 以后开车可别再走神啦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刘利莎通讯员陈冲6月27日,金乡县王杰路与春秋路丁字路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满载砂石的重型货车疑因驾驶员...

金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报警后竟弃车逃逸2013-06-20 08:59
评论:(泗河名称 由来及其变迁)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