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记者刘传伏通讯员孟庆楠
25日上午,记者来到第一人民医院西院区。在修葺一新的医院病房楼内一片繁忙的景象,病房内住满了病人,甚至是加床的病人也挤满了走廊,医生护士各司其责都在紧张地忙碌着。很难想象这家几年前还是效益一般的医院如今却如此的“繁华”。而这一切,在人民医院西院区医务人员看来,完全归功于“帮扶托管”。
帮扶托管带来的“蜕变”
帮扶托管前第一人民医院西院区是市中区第一人民医院,其前身更是被许多老济宁津津乐道的“工人医院”。病人少、设备落后、环境差是医生鲍小强到该院参加工作时的第一印象。他现在是人民医院西院区急诊科的一位普通的医生,来医院工作四年了,在他看来,两年前第一人民医院帮扶托管成为医院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县级以上医院从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管理指导等方面对被托管方进行全方位帮扶式托管,完善被托管方内部运行机制,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诊疗能力。两年前,市卫生局出台帮扶托管意见,市第一人民医院对市中区第一人民医院进行结对帮扶托管“联合办院”,并改名第一人民医院西院区。帮扶托管后,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进入,对医院实施全面管理,起到了“以大带小、以强扶弱”、“共同发展、全面提升”,更好地服务区域内群众,让群众看病更加方便、快捷。鲍小强医生告诉记者,帮扶托管后,整个医院从外部环境到医务人员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患者就诊量增加了,医院效益也更好了,医务人员的收入也得到明显提高。而让他感觉受益最大的是帮扶托管后,他个人的医疗水平得到质的提高。
他告诉记者,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专家每周四都会来医院就诊,并和西院区医生一同查房探讨病情。第一人民医院各位专家倾囊相教,使像鲍小强这样的年轻医生受益匪浅。医疗水平得到提高,服务质量更是得到全面提升。今年84岁的鲁跃庭老人是该院的老病号了,老人对医院的变化看在眼里,对医院变迁历程更是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现在医院大夫护士服务态度没得说,比以前好多了。医生护士每天都嘘寒问暖,笑脸相迎,几位年轻的护士见到他就喊爷爷,让他感觉心里暖暖的,感觉这里和家里没什么两样。
乡镇卫生院搞“活了”
从帮扶托管中收益的不仅仅有像第一人民医院西院区这样的二级甲等医院,乡镇卫生院更是“涅槃重生”。肖云镇地处金乡县东南部,位于两省四县交界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薄弱,镇卫生院由于受人才、资金、设备等瓶颈问题困扰,只能依靠药品差价和有限的医疗收入勉强维持运转,一定程度上造成当地群众看病难问题,并导致部分患者流失外地。金乡县充分利用县人民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和优质医疗资源,在保持肖云镇卫生院“性质、财政政策、职工身份”等不变的原则下,将其经营管理权交由县人民医院托管,引入县级医院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精设备和成熟的管理制度、诊疗规范以及服务流程。
自从帮扶托管以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肖云镇卫生院焕发了新的活力。门诊住院人次大幅度提升,日均业务收入达1.6万元,较前增长243.8%;新增开展静脉曲张等中型手术10余类,仅一月份开展手术即达37例,较前增长12.3倍。另一方面使群众真正享受到了卫生院托管后带来的实惠。群众在当地即可得到县级名医专家诊疗,方便、快捷、价廉;同时又得到新农合制度和基本药物制度的双重有效保障,医药费用负担大幅度减轻。
托管帮扶后院容有了巨大变化
护士正在热情和病人交流
新闻推荐
■记者陈守贵通讯员杜修镇刘稳近日,李女士来到金乡县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称前段时间对新房进行装修,承担房屋装修任务的金乡某装修公司在进行装修过程中,测量粉刷...
金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