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王翠英:“成功”人生有法则
■记者石晶通讯员马海滨
黑蒜茶、黑蒜饮料、黑蒜饼干、黑蒜粉……在王翠英及其公司科技人员的研制下,一头头小小的大蒜变身为黑蒜及系列产品。黑蒜技术引进,不仅填补了国内的一项技术空白,而且带动企业实现跳跃式的发展,使企业走上了中兴之路。这位“黑蒜妈妈”就是金乡县的普通女性、巾帼创业模范王翠英。
建基地,打造金乡大蒜新品牌
王翠英原是金乡果品公司职工,由于工作出色,从一名果品公司的保管员升职为公司副总经理。1997年她决心自食其力,重新创业,遂求亲告友筹集资金20万元,组织20名下岗女职工,干起了大蒜加工销售。2006年她创建金乡县成功果蔬制品有限公司,并取得了自主出口经营权。2007年,公司成功注册了“成功人”商标,形成了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模式。
为了实现家乡大蒜有机种植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提高蒜农种植技术水平和效益,她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先后与24个行政村签订了大蒜种植合同,建立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基地16000亩、有机大蒜基地3000亩等,基地总面积达3.2万亩。
很多农民担心加工商在收购农产品时刻意压低价格,自己辛苦一年却挣不了多少钱,但是和王翠英做生意,农民完全不用担心收购价格问题。2010年,大蒜市场价格波动大,起初收购价格低,但是王翠英承诺不让老百姓吃亏,她决定以每斤补助5毛钱的差价补发给当初低价卖给大蒜的农户。王翠英按照“加价收购”的原则进行农产品收购,在高于市场的价格基础上以质论价,不压价、不欠款、不限量,仅此一举就让利农户多达300余万元,基地农户人均增收516元,实现辐射带动农户8000户。
重科技,开发黑蒜系列新产品
短短几年时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大蒜加工和贸易出口量由最初的200多吨增长到9000吨,品种也由最初仅有的大蒜初产品扩展到蒜米、蒜粉等多种深加工农副产品。这时,王翠英创立了产品开发项目办公室,专门负责技术改造和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并实行开发新产品新增销售收入工资含量承包,将新产品的成功率与技术人员的工资挂钩。有了动力,技术人员也有了积极性,技改的锣鼓便敲了起来。
2010年5月又成立了山东至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黑蒜产品的生产、研发工作。这一技术引进填补了一项国内空白。2011年以来,先后与省内外十几个科研单位联合开发新产品,连年都有黑蒜茶、黑蒜饮料、黑蒜饼干、黑蒜粉等多个新产品投放市场。眼下,投资6000万元开发的年产600吨黑蒜加工项目现已投产。该项目年消费大蒜原料1600余吨,可带动农户1000余户,使农户每亩增收800元左右,单户总增收约3040元;并为国家出口创造外汇收入1200余万元。
建设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发各类新品种后,王翠英加快“农超对接”步伐,打造出一条农产品进超市的绿色通道,抢占高端市场。两年来公司通过“农超对接”以及市场对接渠道共销售大蒜18000多吨,蒜薹1500多吨,大大拓宽金乡大蒜的销售渠道,实实在在的为蒜农解决了大蒜产品销路难问题的同时,降低了产品贸易流通成本和消费成本,产品从农民手中直接销售的消费者手中,让消费者也赢得了实惠。
王翠英向客户介绍产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石晶通讯员李文豪刘静淑)货车与电动车发生刮碰,电动车乘车人从车上摔下,遭大货车车轮碾轧。日前,金乡县人民法院审理一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判处货车车主赔偿...
金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乡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