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唐修岳
在嘉祥县嘉祥街道的护山社区,有一个人二十多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先后精心照料患老年痴呆的姥姥、瘫痪在床的公公、双目失明的婆婆等几位老人,恪尽人间孝道,做出了常人难以做到的事。这个人就是孝顺媳妇刘翠菊。
1989年,性格开朗的刘翠菊和丈夫刚刚结婚不久,丈夫的姥姥李冯氏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生活不能自理。鉴于公婆身体不好,刚入门的“新媳妇”刘翠菊主动挑起伺候老人的重担,端屎端尿、床前床后形影不离。老人喜欢吃软食,刘翠菊就养了两只鸡,每天早起给老人煮鸡蛋羹吃。老人直至临终前还经常念叨说:“这一辈子能修来这么好的外孙媳妇真是值了!”
姥姥去世后,刘翠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公婆身上。她把公婆当做自己的亲生父母关怀备至,从未与老人“红过脸”。1997年,原本体弱的公公患上了脑血栓,瘫痪在床。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刘翠菊不但没被吓倒,反而坚定一个信念:只要好好地伺候,老人家就能好起来。为了让公公躺在床上舒服一些,她还主动到村卫生室学习了按摩,每天给公公进行按摩、活动筋骨。虽然老人长期卧病在床,但直到2012年去世时,身上也没有褥疮。念及此事,刘翠菊的婆婆总是感激地说:“翠菊是俺家恩人,不是她,我们都不会活到现在。”
目前,刘翠菊全心伺候双目失明的婆婆。每每问及老人被照顾的如何时,老人的回答简洁而有力。她激动地说:“好,比闺女都好!”出了门,谈起刘翠菊的事情,邻居们更是啧啧称赞,羡慕老太太家有这样一位孝顺儿媳。一位邻居介绍说,在照顾好老人的同时,刘翠菊还得起早贪黑把地里的农活干好,加班加点把孩子教育好抚养好,外人都心疼她辛苦,经常劝说她别让自己太累了。听到这些话,刘翠菊总会说:“老人是家里的宝,只要一家人和和睦睦、老人开开心心,我不在乎多出力干活。”
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刘翠菊的朴素而善良的人生境界。她用弱小的身躯,支撑了这个贫穷而又温馨的家。她以超人的毅力和无私的爱,践行着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她用最朴实、最真挚的情感诠释了“孝”的深刻内涵,演绎出了人间最美好的至真至爱。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帆本报通讯员薛海波李杜娟为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嘉祥县依托县群众工作服务...
嘉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嘉祥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