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嘉祥讯(通讯员张娟张烁)嘉祥县纸坊镇青山村是省级贫困村,为了保障贫困户的长期收益,从2015年起,该村就将上级拨付的扶贫资金投资到青山景区项目建设中,变简单的“输血”为长期的“造血”,实现“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目前该村每年可获得分红收益就达15万元。2015年到2018年,青山村扶贫项目分红采取按人口平均分配的方式,每年每人最高可分得8000余元。
项目分红年年攀升,贫困户的收益越来越高,本是件高兴的事,可支部书记姚行连却叫苦不迭。原来,青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8户15人,每户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是1户2口人,有的是1户5口人,有的是卧病在床无劳动能力,有的是无技术没有赚钱门路。按照人均分配这样“一刀切”的方式分配项目收益,激起了很多矛盾不说,也造成部分贫困户的攀比心理,甚至出现‘争当贫困户’的现象。
为了改变这一畸形现象,2018年底,青山村开始探索新的分配方式。“每家每户情况都不一样,那我们就对症下药”姚行连说。在纸坊镇扶贫办的帮助下,青山村开始实施扶贫资产收益“1+1+1”分配模式,即一部分留给村集体,村“两委”可通过民主程序临时用于救助困难群众。一部分考虑贫困户家庭情况和需求,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进行差异化分配,剩余部分可对主动创收、主动清理人居环境、主动缴纳赡养费等有自主脱贫意愿的贫困群众进行奖励。
75岁的董张氏和患有精神病的儿子董松兴相依为命,母子两人都没有劳动能力,董张氏患有残疾,董松兴的精神病也越来越严重,项目分红就是这家人的“救命钱”。考虑到这种特殊情况,村“两委”一致决定在收益分配上要给他们多分些。
张小俊的儿子去世后儿媳妇就改嫁了,她独自带着孙子生活,没有收入来源的祖孙俩生活很困难。2015年被认定为贫困户后,有了项目分红、困难儿童救助等扶贫资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为了让孙子过得更好一些,她还主动找到村里,想通过打扫卫生、干些零活增加些收入。根据新政策,对于主动增收的贫困群众,村里每月给予300元的奖励。张小俊说:“以前孙子上学花销很大,我身体也不好,还需要经常吃药,生活很困难。现在好了,有了政府的帮助,生活水平改善了,我很感激,也愿意干点活出点力,不能光依靠国家。”
“按需分配”搭配“按劳分配”,双重分配标准让项目分红分配的更加合理。“通过这种方式,贫困群众的自主脱贫意愿提高了,群众满意度提高了,我们村也更加稳定了。”青山村党支部书记姚行连说。下一步青山村还要结合贫困户人居环境提升工程,给主动清理居住环境的贫困群众给予一定奖励。
新闻推荐
嘉祥县卫生监督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会议精神,自1月26日起扎实开展“保健”市...
嘉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嘉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