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高2016级4班赵乙繁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为这句边塞诗,我来到玉门关,体验边关要塞的传奇。
在连绵起伏、寸草不生的群山中,有一个小小的城堡,那便是玉门关遗址?城堡孤零零地屹立在戈壁荒原中,是那样的残破与孤寂,这就是历代诗人笔下无数次描绘的玉门关吗?这与我想象过无数次的大漠雄关完全对不上号。
玉门关,曾是连接东西交流的枢纽,至少要有点磅礴的气势吧?如果不是“玉门关遗址”的提示,我很难把这座兀立在戈壁深处残败的古城与历代诗人笔下威名远震的要塞联系起来。
整个关城建筑平面呈方形,坐北朝南,完全由黄土夯筑而成。西北两面各开一门,城墙上斑驳的痕迹历历在目,岁月见证了那些渐渐湮没的历史。在关城外的墙坡下,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干道,是古丝绸之路的官道。可以想象当年驼铃悠悠,商队络绎,使者来往的繁荣景象。
站在玉门关的城墙上极目远眺,古代将士驻守边关的场景浮现在脑海:炎夏的戈壁,烈日当空,没有树荫遮阳,没有凉水降温;冬日的玉门关,寒风凛冽,没有房屋挡风,没有火炉取暖。
边关将士手握冰冷的戈矛剑戟,站立在黄沙弥漫的城头、关口。无论塞外是寒冬还是炎夏,无论关城是风刀还是霜剑,他们默默地挺立着,前面是大漠茫茫,背后是家国万里。
忠诚、使命让他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守望着大漠漫漫,守望着岁月悠悠,守望着大唐的江山,更守望南飞的大雁,北回时带来春天的讯息。
我的想象穿越千年时空,面对已站立得十分疲惫的边关守卒,仿佛听见城头传来悲凉、哀怨的羌笛声,正在诉说着对江南家乡绿杨翠柳的向往,倾诉着对年迈的父母、贤惠的娇妻、待哺的儿女无尽的思念。
大唐王朝曾经威震天下,万国来朝,玉门关也曾商旅如织,关门威严。戍守边关的将士,他们的身影,早已消隐进历史的天空,他们的白骨,早已化为大漠的黄沙。唯有他们的思绪与情感,被诗人们嵌进诗行中,让后人体味与仰望。
他们仍然活着,虽然只是活在羌笛的韵律中,活在怆然的诗词中,但我们彼此仍然能够交谈。因为我们同为中华儿女,对共同的价值认知,对民族精神的传承,都是通过同一条血脉相连的。
也许那位吹羌笛的边关守卒,至死都未能再看一眼江南家乡的春色,但玉门关却成了历史觇标,精神的象征。
是大自然无情还是战争的残酷,雄伟豪迈的玉门关,如今只留下一段土丘般近乎凄凉的身影对抗着岁月与风霜。古往今来,有多少关隘城墙,多少戍边将士,为了祖国的和平,家园的美好,浴血奋战。
城墙外,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城墙内,国泰安宁,幸福繁荣。
夕阳西下,我们离开玉门关,回头远望,在落日的余辉下,孤寂的玉门关,傲视大漠沙海,显得如此倔强与孤傲。它守卫的不仅是国土,更是一种民族的精神。
新闻推荐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展示银行业职工精神风貌 济宁市银行业首届职工运动会成功举办
11月17日,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提高济宁市银行业广大干部和员工的身体素质,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凝心聚力展示济宁市银行业良好...
嘉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嘉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