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曹宝龙李拓
今年以来,嘉祥县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人才振兴为基础,产业振兴为关键,组织振兴为保障,从解决村干部能干事、会干事、想干事三个方面“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先后实施了农村党员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村级大考核大排名三大举措,有效激发了村级发展活力,目前“三驾马车”正齐驱并进,奋力开创全县乡村振兴新局面。
提升素能,增强村级发展能力。针对农村党员干部素质能力偏低、思想境界不高等问题,嘉祥县抓住村“两委”换届后的有利时机,扎实开展了农村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着力增强乡村振兴源动力。通过示范专题培训、分批外出考察、村党支部书记大讲堂、“名师送教上门”等6种形式,对2000余名村干部进行多渠道教育培训,帮助拓宽视野、理清思路。开展村支部书记双向挂职,选派8名经济强村书记和8名薄弱村书记进行县内互挂,选择10名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村党支部书记到嘉祥周边县区挂职。通过融入式锻炼,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难题共解、发展共促,增强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积极破题、干事创业的闯劲。实施后备干部“递进培养计划”。全面摸排全县40周岁以下经济能人、退伍军人等优秀群体数量,通过上门谈心等方式,引导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纳入后备干部管理库。对79名“回归能人”,实施科级干部帮带,在服务区跟班学习,参与村级事务,为村级班子注入新鲜“血液”。
规划引领,拓宽村级发展路径。构建“1+15”政策体系,制定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县委组织部、财政局等15个部门制定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设立实体化运作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暨村级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13名同志集中办公。从15个县直部门中抽调45名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骨干人才,组建3支专家顾问团,定期赴镇村开展帮扶指导。县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400万元、2018年县管党费列支100万元,重点支持和奖励集体经济效益较好的项目和空壳村“破零”任务完成较好的镇村。总结集体经济发展先进经验,明确发展集体经济的10条路子,逐村开展分析研判,找准发展路子,实现一村一策。通过采取土地流转托管、集体资产盘活、龙头企业带动、文旅资源开发、招引产业支撑等村集体增收模式,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截至目前,全县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150万元,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21个,减少集体经济薄弱村17个。
优绩优酬,激发村级发展动力。实施村级大考核大排名制度,全县所有行政村统一排名,让全县各村在同一个平台内同台竞争,找准不足,明确定位,奋力提升。按照60%、40%的权重实施县级重点考核和镇街综合考核,县级重点考核市县安排的重点工作的关键指导,突出精准性、导向性。采取“一月一调度、半年一观摩考核、一年一评比”方式,始终保持工作的压力。树好优绩优酬导向,将考核结果与村党支部书记绩效补贴、管理使用、评先树优有机结合。对全县排名前30名的村设立乡村振兴发展贡献奖,按等次奖励2万至5万元不等。设立专项奖,对集体经营收入达到10万元的村奖励2万元。根据排名对村支部书记实施评星定级,按等次确定补贴待遇和政治待遇,让干事的人能出头、尝甜头,有效破解“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难题,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新闻推荐
开设岳飞评书社团、岳家拳社团、岳飞诗词诵读社团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心中扎根
□本报记者尹彤吕光社本报通讯员薛海波楚黎静6月11日,周一,上午两节课后又迎来了孩子们最喜欢...
嘉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嘉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