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有个困惑:月亮为什么是圆的呢?百度:上弦过后,月亮一天天变得丰满起来,我们可以看见月亮明亮半球的大部分,这时的月相叫“凸月”。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在天球上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黄昏时满月由东边升起,黎明时向西边沉落。也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说法,一个“望”字是科学说法,也彰显了古往今来文人骚客的“望月”情怀。
小时候读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个“望”(四声)总是抑扬顿挫,像抒情的感叹号。李白同样用了一个“望”字,就活脱脱地勾勒出对明月的痴情和故乡的思念。看来明月只能拿来“望”,而不是“看”,明月是拿来仰望的,而不是拿来偷窥或漠视,只可远观不可亵玩,此情无处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如果说月圆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那么月饼则寄托着团圆的寓意。为什么月饼是圆的呢?月饼被形容为“一轮缩小的月亮”,清代祁启萼有《月饼》诗云:“中秋节物未为低,火烘罗罗出斧齐。一样饼师新制得,佳名先向月中题。”点出了月饼命名的取义。在古今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里,留有不少“月饼诗”。苏东坡在一首咏月饼的诗中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施景琛的《中秋词》咏道:“饼儿圆与月儿如,更兆嘉祥食有余,多感外家爱护意,年年例又贶双鱼。”由此可见,月饼的圆,与月亮的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者在天上,一个在地上,两者相得益彰,共襄中秋盛举。
除却那些有些华而不实的月饼,写月的名句俯首皆是。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此外,还有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由此可见,诗人不仅通过月亮隐喻“静夜思”,还在此诗中描绘了一位怨妇思念驻守边疆,征战未还的丈夫,于是急切思归的万千惆怅与牵挂,你在关山月的那头,我在这头,阴阳相隔,“秦时明月汉时关”被一语成谶。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诗句中满含与弟分散的无奈和哀伤。“月是故乡明”也由此成为漂泊在外的游子寄托乡愁的千古佳句。
中秋,本是团圆的节日,但是,透过中秋那轮充满意蕴的月亮,粉墨人生都沾染了无尽的分离和无边无际的距离。然,既来之则安之。中秋,是团圆的时候了,既然月亮顺理成章地圆满了,吃着圆圆的月饼,我们也应该像李白写的一样: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是李白,这个豪情快意、涓狂不羁的诗人,让我升腾起中秋与他对酒当歌的冲动,也顿时感到中秋在世人心目中的分量之重!
新闻推荐
本报嘉祥讯(通讯员姬广华陈凤霞)随着秋收开始,秸秆禁烧工作进入关键时期,仲山镇迅速行动,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不冒一处烟、不燃一把火”,确保辖区“零火点”,全面打响秋季秸秆禁烧攻坚战。...
嘉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嘉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