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伟李守臣
本报通讯员庞豪刘凯“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生活的岗位?”这是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日记中的一段话,它告诉人们工作岗位再普通、再平凡,都要恪尽职守发挥最大的能量,做出最大的贡献。嘉祥供电公司卧龙山供电所共产党员冯兴国,用二十六年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了“螺丝钉”精神的丰富内涵。
勇挑重担,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斗志
1991年,冯兴国由济宁工业学校毕业,分配到嘉祥县供电公司生产科外线班工作。外线班的主要任务就是线路架设安装,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劳动过程,都十分艰苦。好学上进的冯兴国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他认为,担子越重越能磨练人们的意志,干啥就要干好啥。于是,他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
在那个年代,供电公司没有农电外委人员,没有机械辅助设备,线路施工全部是人工操作,架线接线需要工人爬到五、六米高的电杆上;立杆挖坑全部依靠铁锨镐头。爬杆、挖坑,冯兴国始终冲在施工的最前沿。“夏天,毒辣辣太阳照的人睁不开眼睛,我们的工装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还要忍受蚊虫的叮咬;而到了冬天,高空作业,寒风扑面,整个人都快冻僵了。就是这样,冯兴国从来不叫一声苦。”谈起刚参加工作时的冯兴国,工友贾义东赞赏有加。1994年冬季的一天,外线班在开发区线路上架线施工,由于风大造成工件摇摆,横担重重地碰到冯兴国的后背上。看到他痛苦的表情,同事们劝他下来休息,冯兴国稍一摆手,继续干了起来。第二天,冯兴国受伤的后背严重瘀血,班长听说后要求他立即去医院治疗,他只买了一盒消炎药,立马赶回工地,一天也没有休息。
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参加工作没多久,冯兴国就成了外线班的技术骨干。1995年参加市供电公司组织的技术比武,冯兴国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冯兴国就像一颗螺丝钉,始终紧紧地钉在供电线路上。1996年盛夏,由于用电负荷增加,嘉祥县供电公司对110千伏郭庄变电站改造升级,冯兴国负责对母线接头进行炸接。炸接点技术含量要求高,不能有一点砂眼,否则将会留下放电隐患。在六米多高的线杆上实施雷管炸接,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危险因素多,需要慎之又慎。为了赶进度保供电,操作前冯兴国精心准备工具工件;操作中一丝不苟,尽量加快炸接频率。“那时正赶上雨季,一个上午可能有几次阵雨,只是到了风大雨急不能施工的当口,冯兴国才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下到地上,他常常累得直不起腰来。”回忆往事,工友贾义东记忆犹新。经过一周的艰苦奋战,冯兴国完成了80多个炸接头的重任,经验收全部合格。二十年来沿用至今,从未出现故障。
迎接挑战,做新时期有理想的电力工人
为适应新时期农电增容形势的需要,1997年7月,嘉祥县供电公司选派一批技术骨干充实到农村基层供电所。长期在野外作业的冯兴国深知农村电力供应的重要性,接受任务后,他没有一句怨言,卷起铺盖,愉快地来到卧龙山供电所,当上了一名线路管理员。
大家都知道,线路管理员不仅要抄表统计,还要负责线路巡检,一旦发生故障,必须对所有线路一一巡查,直到找到故障点,是一项十分繁琐而又辛苦的工作。为了适应新的工作,冯兴国潜心学习抄表、录入、打单等业务,走进田野观察熟悉线路,进村入户倾听百姓的建议和需求,很快成了线路管理的行家里手。
有理想才能有作为,才能有奋斗的目标。卧龙山供电所所长韩耀斌介绍,冯兴国在支部党员大会上多次表示,新时期的电力工人要有理想、有追求,不能只满足于干好,还要干细干精,在服务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发挥最大的能量。在作为党员骨干,冯兴国处处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01年,在创建全省第一批示范供电所活动中,冯兴国每天晚饭后来所里加班至深夜。验收前的前三天,他和工友们吃住在办公室,梳理材料、汇总表格,高质量地完成了所有验收资料的筹备,使验收顺利进行。卧龙山供电所成为全省第一批、全县第一个示范供电所。
2002年9月中旬,示范供电所验收合格后的第二天,连续三天没有休息的冯兴国,终于可以睡个囫囵觉了。可一觉醒来,发现胸部以下没有了知觉。经过多家医院的奔波,冯兴国被诊断为高位截瘫。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性格坚强的冯兴国却没有放弃。他一边接受治疗,一边坚持康复锻炼。卧床一年多后,他终于可以下地缓慢行走。身体部分恢复的冯兴国,虽然留下腿部残疾,但对电力工作依旧充满热爱。2005年初,他主动向组织要求,返回工作岗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资料整理工作。
由于供电所人员有限,冯兴国克服行动不便的困难,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成为10千伏“黄姚线”上的安全生产监督员,定期对长达76公里的线路进行巡检维护,为辖区内的8000多户居民按时收缴电费。虽然步履蹒跚,但冯兴国从来没有退缩过。他深情地对记者说:“谈理想、说追求,不能只挂在嘴头上,关键要落实在行动上。”
2017年春节前夕,由于打工人员回乡,用电负荷加大,导致黄姚线电力输送出现故障。为了更快地排查到故障地点,凌晨2点钟,冯兴国主动请缨,顶着浓雾和小雨,跟随所长韩耀斌一同前往。由于线路大多在田间地头,冯兴国的腿脚不方便,他深一脚、浅一脚,几次摔倒在地泥泞的地上。经过13个小时的排查和抢修,终于在次日下午修复供电。事后同事们才得知,这一夜是冯兴国离开住院的母亲赶过来的,而老母亲已处于病危阶段。
扎根基层,不懈追求,冯兴国一干就是二十年。二十年来,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苦在人前、乐在人后的本色。2016年公司着力于推广电e宝等新型交费方式,冯兴国积极专研,制定详尽的电e宝推广方案,并走村串户,大力宣传新型交费方式。经过辛勤的努力,卧龙山供电所电e宝推广数目位居全市第一,冯兴国同志电e宝推广数目位居全市个人第一。
新闻推荐
传千年文脉 承唐宋风雅 展天府文化风采 成都大手笔打造杜甫“千诗碑”
杜诗书法石刻碑廊亮相“文宗自古出巴蜀”。优越的生产生活条件,滋养出了成都的逸致闲情和绵延诗情。成都诗歌文化长盛不衰,是天府文化深厚底蕴的重要体现。李白的“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嘉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嘉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