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小薇是一位时尚辣妈,最近在家做起生意,“足不出户”月入5000多元。不少人好奇,她做的什么生意?代购、微商还是淘宝?统统不是!她联合小区辣妈在微信上成立了“水果社区”,每天为小区及周边的左邻右舍提供新鲜水果,价格比市场价低30%。
如今在济宁,像小薇一样的“生意人”越来越多,他们看到了商圈“最后一公里”——社区经济的巨大潜力,扎根于身边的“生活圈”,借助微信、QQ等互联网工具,打通线上线下,掘得了“第一桶金”。
现状
案例
1转角遇到书店、咖啡馆,小区商圈很“小资”8月24日,记者来到冠亚星城小区,居民三三两两散坐在街边的面包坊、餐饮店,跑步健身的青年微笑着与你擦肩而过,街道转角有便利店、银行、书店、面包坊……社区商业在平和舒缓的氛围中日趋完善。“半个西瓜,忘带钱了,明天给你。”在一家水果店内,居民李女士进门像家人一般和老板聊起家常,随后提着半个西瓜回家。店老板张女士说,她和这里的居民处得跟朋友一样,经常拿了水果就走,十天半月结一回账,已经成了习惯。
记者观察到,冠亚星城还入驻了不少品牌店,国内知名面包店、童装店、特产店以及养生店都能在这里找到。“有了这些品牌店铺的入驻,对我们的生活质量是一个提升。以往,一些小店总被查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品牌店让我们消费得更放心、更安全。”市民辛女士说。
专家说法“不出小区也能过上半个月,吃喝玩乐应有尽有。”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冠亚星城社区商业之所以如此完善,跟小区的入住率、消费水平以及前期规划,有很大的关系。相比于其他小区,冠亚星城商业店铺的同质化竞争较少,特色店铺、品牌店铺入驻提升整体商业水准。
案例
2车库变成了鲜奶吧、小吃店
周边社区很“接地气”相比于冠亚星城,开泰花园周边的商业氛围更接地气。不少车库改成了商业店铺,服装店、小儿推拿、音乐教育、美容美发、小吃等,各种商业形态应有尽有。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尽管店铺不大、装修简单,但人流量不小,生意大都不错。“在这里做了3年了,客户都是小区居民,生意还不错。”一家经营服装生意的店铺老板陈女士告诉记者,之前她在城区一商业街开店铺,但由于租金太高,生意不好做。于是便把店开到了小区里,之后的生意越来越好,如今还在网上弄起了微店。
此外,这里还“隐居”着几家名店,不少小区之外的市民常常寻名而来,甚至兖州、嘉祥、曲阜的市民也专程前来光顾,为小区商业增添了不少活力。“我们在这里推拿5年了,从孩子3个月就来这里调理,感冒、发烧很少吃药。”家住长虹小区的申先生告诉记者,“酒香不怕巷子深”,推拿店虽然“隐居”在小区之内,却并不能阻挡求诊的脚步,不少孩子因此从病痛中解脱出来,减少了抗生素的危害。
专家说法开泰花园的商业生态是自发形成的,尽管没有明确的前期规划,但市场需求让小区商业形态日趋完善,形成了较为接地气的社区经济。
案例
3周边店铺“屡换门面”,社区商业“水土不服”“这里已经第三次大装修了,不知道这一次会做什么生意。”在环城西路贵和苑小区门口,居民石女士指着一家门面告诉记者,去年这里刚进行了一次大装修,但装修好开了没一年就关门了。顺着这家店铺向南走,记者看到,这里各个类型的店铺一应俱全。不过相比于其他两个小区,该小区周边的社区经济仿佛缺少点生气,不仅人流量并不是很大、生活气息不浓,商铺与居民的关系也不是很亲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不在一个院子的缘故吧,总觉得有距离感。”贵和苑小区居民陈女士说,虽然门口有超市,蔬菜、水果一应俱全,但还是习惯去马路对面胡同的农贸市场买菜,感觉那里更新鲜、更有生活气息。
记者了解到,不少居民对门口店铺十分陌生,很多店铺甚至都没去过一次。“我在附院上班,下了班就在门口胡同里买些水果、蔬菜,没太逛过门口的店铺。”附近居民文女士说,总感觉门口店铺经常更换,给人一种“不安定”的感觉。
不过,有些店铺的生意却越来好。“我在这里干了六个年头了,刚开始也是不太好做,后来和附近居民都熟实了,他们就都来这里,再加上微信上社群经营,生意是越来越好了。”贵和苑门口一家毛衣店老板刘女士说。
专家说法“贵和苑是个新小区,但坐落在老小区密集的地方,社区商业发展有些‘水土不服\’。”业内人士分析,不少中老年人买菜、购物依旧喜欢去老地方、有生活气息的地方,而忽略了周边的商铺。另外,草桥口批发市场对这一代的社区商业也带来一定的冲击,不过,这不是重点。如何抓住80后、90后甚至00后的购物习惯,迎合他们的消费需求,才是突围之策。
趋势社区O2O:构建不一样的商业生态如今“足不出户、月入几千”的梦想已经走进了现实,越来越多的人像小薇一样,赶上了社区经济的红利期,分得了一杯羹。
而不少人会问:小薇的这种生意也属于社区经济吗?“是的,这是互联网概念的社区。”业内人士说,它主要指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人群集合在一起,但是属性多样化。比如,某明星的微博粉丝群,就是一个小社区,他们共同关注某个明星的动态和作品,并愿意为此付费。再比如妈妈微信群,也是社区,她们都是怀孕或者已有小孩的妈妈,聚集在一起讨论育儿经,她们都需要母婴用品和儿童玩具等。“现在济宁类似的社区很多,读书群、竞走群、歌唱群……”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如果把现实生活中的社区称为线下社区,那么互联网概念的社区,就是线上社区了。线下社区多数是基于地理位置,人群数量较少,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时间较短,交易也存在时效性,信息流比较单一。相比之下,线上社区,辐射的人群更广,在线交流时间更长,信息流丰富,商家与商家,商家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无缝交流,交易可24小时进行,不受天气交通影响。而且线上社区的打造及维护成本较低。
很显然,线下社区交易体验更真切,人们面对面情感交流得更深更充实,而线上社区交流的都是文字。“发展社区经济,必须把线下和线上做一个有机融合,互补不足,以连贯的线上线下体验来更好地满足人们需求。这就是社区O2O经济。”业内人士介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济宁部分社区已经有了自己的APP,譬如“住享济宁”,它将社区的人员在线上集合在一起,通过提供大众化餐饮、住宿、家政、洗染、维修等居民生活服务,通过平台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打通商圈“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宋娜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嘉祥讯(通讯员邱伟刘霄薛海波)今年以来,嘉祥县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以“亮身份、亮作为,争做优秀党员、争当干事先锋”为主要内容的“双亮双争”活动,努力营造当标兵、争先锋、作贡献的良好氛...
嘉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嘉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