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克创用半臂熟练叠报投递。岁的杨克创幼时不慎触电失去双臂,但坚强的他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工作、认真生活。8年前,他成为了一名报纸发行员,每天奔波在嘉祥县城的大街小巷,准时将报纸送到读者手中。
文/图本报记者孔令茹
节省送报时间
三五口啃个馒头
一辆自行车、一摞《齐鲁晚报》,杨克创每天的工作就是骑车将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简单的工作对于双臂残疾的他并不容易,光是用肘关节扶着车把骑车,就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情。
骑着自行车行走在路上,杨克创脑子里一直想着最佳的路线方案,努力精简时间,让报纸能更快地送到读者手中。“报纸从济宁市区送到嘉祥县需要不少时间,分拣完报纸再逐户送出去,再加上我骑车速度慢,最怕延误了送报时间。”杨克创告诉齐鲁晚报记者,为了缩减送报时间,他的早饭和午饭大多都在路边解决。
说是午饭,其实一般是两三个馒头花卷,再加上点热水。《齐鲁晚报》嘉祥发行站负责人姜志勇说,每次杨克创吃饭匆匆忙忙的,三五口就能塞进去个馒头,再喝点水,这一顿饭就算吃完了。
平时再苦再累杨克创也不觉得委屈,倒是遇到雨雪天气时最无助。“推着车子走在街上,冷风就往袖子里钻,怕延误了送报时间,也怕打湿了报纸。”杨克创每天送报几乎得绕县城跑上大半圈,往返十多公里。往往这一趟下来,肘关节都被磨得通红。
心怀感恩之情
回报读者的帮助
“来份报纸!5元钱,不用找了!”在嘉祥县环山路,岁的杨克创骑着自行车赶在送报的路上。遇到一位热心的市民买报,还特意嘱咐不用找钱了。待杨克创反应过来,热心的市民早就走远了。看着手里的5块钱,杨克创抿了抿嘴说,又让人多花钱了。
“有时给读者送订阅的报纸,我还没停下车子,读者就已经主动上前把报纸拿走了,心里很感谢他们,我能回报的大家的也只有坚持送报、及时送报。”杨克创说能得到这份发行工作对他而言来之不易,所以自己倍加珍惜这份工作,更珍惜与读者之间建立的这份默契。
杨克创说,也许不少人看到自己的情况会同情他,但他并不太需要同情,因为他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笑也一天,哭也一天,为啥不笑呢?”杨克创说,积极勇敢地面对每一天,才对得起每一个曾经帮助过他的人。
现在,杨克创很满意自己的生活状态,虽然钱挣得不算多,但可以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更重要的是,他很感恩曾收到过得每一次爱心,这些爱心鞭策着他,以后更加努力地工作、认真地生活。
新闻推荐
付相敏出生在嘉祥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学生时期的他被电视剧《刑警本色》吸引,为剧中刑警队长的硬汉形象深深震撼,并立志成为一名人民警察。2015年初,济阳派出所辖区发生一起恶性伤害事件,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