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贤正在捡孔雀脱落的羽毛。
郑春香忙着干手里的活。***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各县市区根据不同情况纷纷出招。嘉祥县利用贫困户所拥有的耕地、庭院等资源,首创了“五小产业”扶贫项目,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小电商、小光伏。虽然小,但灵活的方式能够盘活庭院经济,为贫困户循序渐进地提供经济来源。
文/图本报记者庄子帆
通讯员孙逊薛海波
庭院养芦花鸡
家里日子宽裕了点
嘉祥县梁宝寺镇北张村的赵晓歌一年前被查出患上肺癌后,就一直待在家中养病。“看病欠下了不少钱,失去劳动能力后,生活来源也被切断了。”赵晓歌说,要没有镇政府的帮助,自己9岁的儿子都无力抚养。
提到儿子,赵晓歌的母亲韩秋林不停地抹泪。她说,除了儿子还未治愈的病是她的心头大事之外,如何挣钱补贴家用也成了困扰这位65岁老人的又一大烦心事。梁宝寺镇政府在了解到他们家的情况后,利用***“五小产业”之一的小养殖项目帮其脱贫。目前他们一家人已在济宁市畜牧局的帮扶下,饲养起了芦花鸡。
“鸡苗不要钱,提供竹制的鸡笼,卫生防疫也有畜牧局的技术人员做指导,还负责找销路。”赵晓歌说,自家首批养了30只鸡。前几日16只出栏,卖了900多元。一年能养3-4批,除去成本,每年能收入1600多元。
“这些钱,虽然解决不了儿子吃药的费用,但利用家里闲置的院子养点鸡也能补贴些家用。”韩秋林说。
基地里做纸花
一月多收入400多元
梁宝寺镇闲置的晨光小学,如今经过改造成了扶贫基地,进驻企业在此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在万兴纸花的加工制作车间前,有个扶贫情况公示牌。牌子上写着该企业帮扶贫困户就业人员的名单,详细地标出了贫困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及月收入。
几百块钱对不少人来说或许就是一顿饭或一件衣服,而对贫困户郑春香来说,这就是两个孩子的生活费。郑春香的丈夫和两个儿子都是聋哑人。俩孩子已送到了特教学校。还有个年迈的婆婆需要照顾。平时除了靠低保和几亩地维持生活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
加工纸花简单易学,还可以照顾家庭,郑春香格外满意。为了多赚点钱,她早上5点多就到工厂,一天能做460枝如意布花,这就意味着她一个月就能有400多元的收入。
“利用闲置校舍,打造梁宝寺阳光扶贫基地,吸纳技术含量低、适宜人群广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免费入驻。”梁宝寺镇党委书记毛存响说,政府与每个企业签订了贫困户用工协议,要求贫困户务工人数不低于总人数的40%,目前入驻的三家企业已为全镇54户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
给孔雀当“保姆”
老伴药费有着落了
在梁宝寺镇双庙村一片田地里,圈养着700多只孔雀。67岁的李超贤就依靠照顾这些孔雀为老伴赚药费。
李超贤膝下无儿女,与老伴相依为命。如今妻子腰腿不好,需要长期服药。除去报销,每天自己还要承担60元的费用。
年龄大,不好找工作,如果没有孔雀园提供的就业岗位,他还不知道要为妻子的药费愁多长时间。“每天挣40块钱,再加上低保等费用,老伴儿的药费终于有着落了。”李超贤说,老板还赊给他两只孔雀,养上一年的时间,回收后还能赚800多块钱。
毛存响说,孔雀园是梁宝寺24个扶贫网点之一,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赊养”孔雀,孔雀园提供孔雀幼苗赊销,签订回收协议,6-8个月之后养成回收,按照每只60元扣除成本,每只孔雀有400多元的收入;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行“代养”,扣除成本后,利润归贫困户,每年收入1200元左右;同时还提供就业岗位,每天工资40-60元。
新闻推荐
——嘉祥县推进环城水系治理让市民享受“生态红利”■本报记者朱雪梅本报通讯员薛海波杜杰雨后的夏日,走在治理后的嘉祥龙祥河、前进河河畔,只见绿树白云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岸上朱朱白白的花丛旁,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