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彤报道杨庄村小学工程建设现场,杨春学每天都要来看看才放心。□本报记者尹彤
本报通讯员薛海波杜杰靳向东
“来来来,天热大家吃块西瓜再干活。”8月25日一早,嘉祥县老僧堂镇杨庄村,村支书杨春学热情地招呼学校工程现场的工人们。眼前这座三层楼房就是村里的新小学,旁边刚现雏形的是幼儿园。虽然现场有监工,老杨还是每天来看看才放心。“为了开学后孩子们能在新教学楼里上课,这几天都在加紧赶工。”
68岁的杨春学干了12年村支书。面对村集体基础薄弱窘况,杨庄村在全镇首个通上了自来水、安上了路灯和有线电视,还新建了小学。作为全镇年纪最大的村支书,杨春学用他的“倔劲”把杨庄村治理得越来越宜居。
打破办事得送礼的怪圈
村支书虽说不是个“官”,可作为一村之长,也着实掌握着不少“权力”。办个低保、生个娃啥的都得村支书盖章。就这么点权力,却很容易被用来捞取好处。杨春学当村支书后第一件事,就是杜绝办事送礼的怪圈。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杨庄是老僧堂镇的老大难,村班子弱,村民不服管理,民风彪悍,一到交公粮、提留啥的,群众都比着不交,任凭你怎么催收,就是不配合。上级组织的公益项目,村里一样也完不成。村班子一年调整过五六次,仍没人愿意当村支书。镇里考虑多次,最终决定让当过生产队长的杨春学当。“当时也是没办法,领导信任咱,村里也得有个管事的,我就硬着头皮上吧。”老杨说。
接下了担子,杨春学开始执行自己的第一个原则,不收礼。谁要办什么事,只要符合条件手续齐全,直接盖章;不符合规定,找关系也没用。以前手续齐全得吃顿饭才能办的事变简单了,不符合规定送点礼就能办的事变“复杂”了,杨春学的倔脾气让不少人吃了闭门羹。“要想让村民看得起咱,就得把事办公正了。”杨春学说,吃人家嘴短,自己不吃不拿,腰板硬气,需要村民配合啥事也张得开嘴。
“以前遇见人不打招呼没啥,可当了村支书就不行了,不仅主动打,还得笑脸相迎。”杨春学调侃自己“当了官矮了一截”,但正因为他的谦逊,村民对这个村支书越来越认可了。
为修路,登门71次说服村民
人再好,不能给村里带来新变化也是白搭。看着落后的杨庄村,生性倔强的杨春学跟自己较上了劲,就算不能给村里带来大经济项目,也得改善生活环境。杨春学善于学习新事物,每天戴着老花镜看新闻,多方面了解新政策,一旦有优惠政策,他总是第一个申请。正因为这样,村里各项工作都走在前边。
“我们村是首个浇水用上电的,别的村一亩地四五十块钱,我们村十块钱左右。”杨春学告诉记者,前些年,村里都用柴油机发电浇水,一亩地得浇三个多小时。2009年实行农村电网改造,杨春学在全镇第一个申请,村里不仅浇水用上了电,也不用担心大功率电器会跳闸。
最让杨春学为难的是今年的“村村通”工程。2006年村里的主路进行过硬化,这些年早就损坏了。今年启动“村村通”后,村里的每一条胡同都要硬化路面。除了上级补助的部分资金外,还需村里自筹一部分钱,杨庄村约有6500米道路需要硬化,需筹资53万元。这对于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的杨庄来说,无疑是最大的难题。“包村干部给协调了一部分,剩下的只能靠村民凑钱。”杨春学说。可事情进展并不顺利。
村民都在观望,看别人交不交钱。杨春学决定先从最难说服的杨春福家入手。为说服杨春福,倔强的老杨天天往他家跑,摆事实、讲道理,请附近邻居做工作,把别人家交钱的消息告诉他,领他看修好的道路等。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杨春福终于答应交钱了。“我偶然看到支书的笔记,才知道杨春福为啥答应交钱。”村计生主任刘秀梅告诉记者,杨春学硬是去了71次,才最终感动了杨春福。杨春学说,“我一开始就料定他执拗不过我。”
虽然村民筹资了一部分,但修路款仍存在几万元的缺口。老杨打起了自己的主意,把家里仅有的1万元存款拿了出来,还亲自跑银行以自己的名义贷了3万元补缺口。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干部也纷纷垫资,逐渐把资金窟窿给堵上了。如今,全村道路马上就要硬化完工。
“傻老头”十分劲九分为公家
除了农忙种地外,杨春学把剩余的精力都用在了公家事上。“村里的事情确实不少,我没时间外出打工挣钱。”杨春学说。的确如此,认识他的人都知道老杨很勤快,绝不是害怕出力干活的懒人。谁家有事找他,老杨从不拒绝,全村所有的人家几乎都接受过他的帮助。虽然只领着微薄的工资,杨春学却乐此不疲地为村里忙活着。
“老头子很傻,他有十分的劲,用在俺家里的只有一分,剩下的都给公家忙了。”老伴张凤兰虽然这样说,但并没有太多怨言。
去年麦收时节,各家都忙着收麦子,村里两户人家因为宅基地纠纷打了起来,杨春学知道后马上放下手上的活去调解,虽然在他的调解下双方停止了争斗,但情绪都很激动,扬言不会善罢甘休,杨春学担心事情闹大,接连几天都到镇司法所和国土所咨询有关宅基地的法律规定,寻求解决办法。在了解清楚相关规定后,他联合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反复靠上做工作,终于使两家找到了折中的解决办法,化解了两家长达40年的纠纷。可因为其间赶上了雨天,耽误了收麦子,老杨自家损失惨重。
去年换届选举,杨春学本打算把机会留给年轻人,可投票当天他依然以高票当选。面对村民的信任,杨春学决定再干一届。“今年给村里盖上学校,也算完了我一桩心事。”杨春学说,下一步,他打算多找赚钱的路子,让村集体的腰包也能鼓起来。
新闻推荐
□记者吕光社通讯员薛海波报道本报济宁讯10月13日下午,4辆轻型卡车载着篮球架、书包、课外书、粉笔,还有赠送给老师的被子,开进了嘉祥县满硐镇育才小学的校园。这些教学物资来自于...
嘉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嘉祥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