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鲍青
嘉祥县卧龙山镇新义村,是个面积不大住户稀少的小村庄。村庄人口和面积虽然不起眼,但制造的生活垃圾却一点儿也不少。
举目望去,新义村南的沟渠里,散布着各式各样的建筑和生活垃圾。干活的村妇刘茂贤(化名)向记者透露,农村人都有出门扔垃圾的习惯。“这条渠恰好位于村口,盛垃圾最方便了。”
因为传统的思维和行为还没有改变,即使村庄按照人口比例配备了垃圾收集设备,村民们仍然喜欢将垃圾抛掷进熟悉的河塘里。刘茂贤有切身体会:“扔垃圾的时候,就不自觉想脚不出门往外一扔。要是让我走着到垃圾桶那,还真不习惯。”
与刘茂贤想法类似的村民,并不在少数。环卫改善的硬件设施业已达标,但村民环保意识这根弦却始终没有绷紧。因此,新义村环卫治理成效时常反复,不容乐观。
村民黄求胜(化名)认为,要杜绝村庄乱扔垃圾的现象,除了按照政策要求配备垃圾桶、雇用环卫员以外,更要从长远角度考虑,“让每位村民养成环卫靠大家的意识,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力所能及维护村庄环境。”
有村民建议,可以让村两委进行组织,将村庄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联系,进行一次全面的宣传。“村庄里老人妇女多,不让他们知道环境卫生恶化后的危害,他们很难有切肤之痛。”黄求胜时不时地会向村民们灌输环卫要改善的想法,但他个人力量太过薄弱,反而遭到大家的白眼和不理解。“只有村两委基层组织才有整体号召的能力。不宣传的话,即使设施再好也发挥不了作用。”
新闻推荐
□尹彤薛海波杜杰报道本报嘉祥讯8月20日—21日,第四届中国针织产业集群年会暨“走基层,看纺织”中国针织万里行活动在嘉祥举行。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规划委员会发布了嘉祥手...
嘉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嘉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