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德高
▲练习杂技,每一个动作都靠手势来交流完成▲有学生困了,老师就抱着孩子上课
3月18日,牡丹晚报记者在位于巨野县麒麟镇杨官屯村的巨野阳光特殊教育学校里采访时发现,140多名孩子见到蒋美英都会喊她“蒋妈妈”。
“妈妈不能白喊,你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蒋美英说,每一位残疾孩子就是一个折翅的小天使,他们比普通孩子更需要关爱。我们就是孩子心中的太阳,帮助把他们从阴影中走出来。
创办学校,帮助一个聋儿就能挽救一个家庭
蒋美英不仅是一位耳聋孩子的母亲,现在,她还是巨野阳光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
在农村,哑巴能说话被认为是一个奇迹。
小吕冉能喊出妈妈后,周围的很多人就开始传颂蒋美英的本事。
2002年农历正月十六,蒋美英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名叫侯养运,家住嘉祥县仲山乡杨楼村。他有一个聪明而漂亮的女儿叫侯美丽,不幸的是孩子已经6岁了,却还不会说话,不会叫一声爸爸。说着说着,30多岁的侯养运竟呜呜地哭起来。
原来侯养运多方打听,听说巨野县有个妇女叫蒋美英,儿子是聋哑儿,但经过她的教育不但能说话,还会拼音、读儿歌、写字,为此他专门找到了蒋美英。
又是—个不幸的家庭,又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蒋美英早明白了来人的意图,她动了恻隐之心。“收下这个可怜的小孩子吧。”她开始有些纠结,“小吕冉怎么办,孩子说话刚有了起步,再接纳小女孩,会不会耽搁自己的孩子呢?”
作为一名母亲,她了解聋哑孩子带给家庭的创伤,帮助一个孩子就能挽救一个家庭。蒋美英这个柔弱的小女人,再一次表现出她执着和坚强的一面。她郑重地点点头,说:“把孩子交给我吧,我会让孩子说话的。”母性的本能让她搂住了这个小姑娘,从此,蒋美英成了两个孩子的妈妈。
对待小美丽蒋美英甚至比自己的儿子还亲,她用同样深厚的母爱滋润小美丽受伤的心灵,她也用同样深厚的母爱引导小美丽去感知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教说每一个字、每一个字母、每一个音节。每走一步,蒋美英都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和汗水,需要忍受常人难以理喻的耐心和枯燥。然而听到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发出的声音越来越清晰,蒋美英的嘴角挂上了一些欣慰的微笑。
在以后的日子里,蒋美英又接到很多电话,接待过很多素不相识的人的来访,说的都是相同的或相似的原因和理由。慢慢地,蒋美英简朴的农家小院里已接纳了9个聋哑儿。
风雨13年,800多个孩子能张口说话
2002年2月,蒋美英还没有起名字的聋哑学校成立了。
本来对聋儿语训就一知半解的蒋美英,一下子犯了愁。
为了琢磨能让孩子快速学会说话,她时常会带着孩子在院子里敲锣打鼓。开始几天,学校门口总会聚集一些看热闹的老人和妇女,她们怀疑地问:“美英,你这是干什么呢,整天叮叮当当,能教哑巴说话吗?”
那人话语一出口,逗得在场人都笑了。大伙私下议论说:“一个女疯子领着9个小哑巴,看看会有啥结果。”
听到这样的话,蒋美英的眼泪噼里啪啦地往下掉,但她没有停下手中的鼓棒,反而敲得更响了。
经过蒋美英耐心的教育,她的九个聋哑学生都能说话了。再见到看热闹的村民,她会让孩子主动地喊 “爷爷、奶奶、阿姨”。之前嘲讽过的一些村民彻底服了,他们伸出拇指说:“美英,你真是一个能人。”
随着蒋美英的名气越来越大,前来找她学习的聋哑孩子也就越来越多。巨野县残联负责人听说蒋美英的情况,进行实地查看,决定全力支持蒋美英扩大办学规模。
一座崭新的校舍出现在蒋美英和聋哑孩子面前,教室、宿舍、教具一应齐全,还招聘了19名专业教师。看着孩子们在正规教室里上课,蒋美英欣慰了许多,她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聋哑语训的研究中。
“之前教孩子喊妈妈,需要花费三四天的时间,现在我只要三分钟就能让孩子当着妈妈的面喊出来。”蒋美英说,当孩子的母亲听到孩子说话,总会激动地哭出声来,每当遇到这样的场景,蒋美英也会跟着哭得一塌糊涂。
家住单县的王银兰,母亲也是聋哑人,在她六岁时还不会说话,父亲把她交给了蒋美英。学习一个月后,孩子就不来学校了,经过回访,蒋美英得知王银兰家庭非常困难,根本拿不出钱让孩子再去学习。看着孩子渴望学习的眼神,蒋美英着急了,她说:“让孩子跟我走,学费家里不用拿。”在学校里,有三位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得到了蒋美英的救助。
2012年,蒋美英创办的学校被命名为巨野阳光特殊教育学校,当前学生数量已经达到了140人。如今,在巨野县残联等部门的支持下,她所创办的巨野阳光特殊教育学校已是山东省规模较大的语训学校之一。不知不觉,她教哑巴说话已有13个年头,已让800名聋儿能开口说话,其中有很多学生走进了正常孩子的学校继续就读,百余人学生实现了正常就业。
因材施教,让孩子走向社会能有一技之长
3月18日,从巨野阳光特殊教育学校一个大的房间里,不时传来了孩子们的欢快的笑声,循声望去,一群身穿表演服的孩子们正在排练杂技节目,墙壁正中央挂着写有“聋而不哑,残而不废”的条幅。
“这些孩子也都是来学校学习的聋哑孩子,为的让他们走上社会后能立足脚,学一技之长。”蒋美英说,“老师半天教学生们文化课,半天教一些杂技项目。”
巨野县残联阳光艺术杂技班成立于2011年10月12日,现有学生30名,有两位资深的教练进行教学。该班是在聋儿进行语训的基础上对热爱杂技、年龄稍大的孩子进行系统培训,使这些孩子掌握一技之长,为下一步就业和升学打下良好基础。
如今杂技班的学生已经可以熟练表演十余个杂技节目,并多次登台表演,赢得很多观众的称赞。
11岁的黄贝贝5岁时还不会说话,他的父亲把孩子交给蒋美英时,提出最大的要求是孩子会喊声爸妈就知足了。经过6年的学习,黄贝贝不仅会说话、会写字、会读书、还会表演杂技。寒假回家时,黄贝贝在亲戚面前秀了一段独轮车表演,没想到他的爸爸笑着笑着竟哭了起来。
蒋美英在外出学习交流时,经常会和其他地市的康复学校校长交流,当他们得知蒋美英只收6岁以上学生每人每月500元生活费时,其中一位校长指着蒋美英的头说:“美英呀,你的脑子里全是水吗?以你当前的资历,你挣的钱比我们都要多。”
“我的孩子是聋儿,我更能理解这些弱势群体的不幸。我开办学校不是为了挣钱,而是帮助更多的残疾孩子从阴影中走出来。我们学校门前的旗帜上永远只会飘着一个‘爱\’字。”蒋美英狠狠回击了“嘲笑”她的同行。
现在的蒋美英越来越自信,她相信通过自己的语训,聋儿就能够听到这个世界的声音,回归健全人的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当家长把聋哑孩子带到蒋美英面前时,她总会搂着孩子,面对面地对他说:“我知道你的存在,得到了你的信息,我就不会放弃你,会帮助你找到自信,成为一个阳光的孩子。”
虽然学生们十三年来一直都喊“蒋妈妈”,蒋美英说她就是一名老师,她要做一辈子教聋哑孩子说话的老师! 
新闻推荐
新华社消息 随着 “一元快递”最近在山东省嘉祥县开始时兴,网上购物、网上创业等快递送货上门服务对当地农民不再 “遥不可及”,“互联网+”红利开始造福越来越多的农民。“以前很少在网上...
嘉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嘉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