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蒋兴坤
传统的农资销售需要通过区域代理商、县市、乡镇、村等三级分销商才能到达农民手中,中间环节费用巨大。农资电子商务的开展,构建了从工厂到田间地头的直销模式,大数据正在改变着农民的传统生产模式。
“服务站”实现农资直购
10月11日下午,记者见到狄宣曾时,他刚从自己的无花果园回到家里。边扑落着裤子上的泥土,边指着院内的20多袋增施肥说,“这些化肥,今天晚上就会全部分下去。最多的时候,家里的两个院子都堆满了化肥。”
狄宣曾是济宁市嘉祥县疃里镇狄家村的种粮大户,有六百多亩的田地,每年都需要购买大量的化肥、种子。今年除了订购自己的化肥,狄宣曾还帮助村民订购化肥。但是狄宣曾说,自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销商,不靠加价赚钱。
种粮大户为何做起了农资“生意”?狄宣曾说,自己看好电子商务在农业中的应用,从今年上线的“云农场”上帮助村民直接订购化肥、种子等农资。同时,自己还是本村“云农场服务站”的负责人,村民自己订购的农资,也在这里周转。
从网上直接订购农资,减少了中间环节,节省了费用。狄宣曾说,从“云农场”订购的复合肥直接从商家运送到村民手中,中间的区域供销商、县域和乡镇分销商环节全部省去,每袋复合肥平均能够节省三四十元。
狄宣曾从今年开始成立“云农场服务站”,帮助村民网上订购农资,服务4个临近村,大约2000多户村民。今年从服务站分发下去的化肥已经超过了20吨。
农资电子商务需求大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加速发展,涉农网站数以万计,山东圣丰种业投资1500万成立了天辰云农场有限公司发展农业电子商务。该云农场自2月份上线以来,已经注册会员近50万,成交额近亿元。
巨大的成交额,说明农民对于电子商务的渴求。嘉祥县发改局副局长江良先说,传统的农资销售,经过各级经销商的层层加价,到达农民手中时,附加费用太高,甚至超过成本。但农民很少接触互联网,物流成本以及传统渠道的抵制,农业成为电子商务最后的“未开发地”。“电子商务在农业中的应用远远落后于工业和其他服务业,并非农民缺少需求,而是缺少了一个实现电子商务的途径。”
为了帮助农民能从网上订购农资,天辰公司在村里设立县站、镇站、村站,不会使用电脑的村民可以到服务站由负责人帮助订购,线上价格透明,避免了服务站负责人私自加价。
如何调动服务站负责人的积极性?圣丰种业负责人董自想说,村站负责人的费用由公司根据各个村的订货量、电子商务推广活动的效果支付。
董自想说,目前化肥、农药等网上销售以散客和农场主大户各占一半的比例,散客需求量小、订购时间分散,厂家运送的成本较高。同时,物流网络在村里不发达,导致第三方运输没有展开。农资从网上销售到送货到家需要3天到1周的时间。
大数据影响农业生产
互联网思维会影响到农业生产。天辰云农场有限公司市场中心总经理孟艳辉说,农户订购的信息会详细记录下来,形成一个大数据模型。通过整理分析成有价值的资讯,继而衍生增值服务。例如,农资生产厂家可以根据大数据比较准确地预估出各地区的农资销售量,从而提前备货。农民种地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过大数据获得参考信息。
江良先说,电子商务能够帮助村民便利快捷地获取有价值的农村信息和商贸信息,控制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农资网上直销具有更明确的追溯性,出了问题的化肥可以直接找到销售网站,有效杜绝了假冒伪劣产品。
有专家认为,在农业中普及电子商务,已经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要尽快开展农民电子商务的培训教育,配套网络基础设施。同时,要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通过优化流通机制和过程,降低流通成本,使得农产品可以快速且低成本地流通起来。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尹彤本报通讯员薛海波岳红霞李燕说起嘉祥县嘉祥街道,东关、西关、南关、北关四个社区不能不提,作为最早一批村改社区的代表,东西南北四个社区抢抓机遇迅速发展,从...
嘉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嘉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