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尹彤本报通讯员薛海波岳红霞李燕
说起嘉祥县嘉祥街道,东关、西关、南关、北关四个社区不能不提,作为最早一批村改社区的代表,东西南北四个社区抢抓机遇迅速发展,从原来的集体经济薄弱村迅速成长为今天拥有建筑公司、钢材市场、教育、批发市场等产业的富裕社区。从无到有,依靠的是对政策的把握、团结的班子和对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
社区收入有保障
“改革开放如春风吹拂大地,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小小的东关大队。”8月26日,记者见到了70多岁的东关社区党支部书记金福莲。担任村党支部书记48年,他是村集体从“花钱靠捐款、吃粮靠救济”到今天年收入五六百万的最好见证人。
东关社区有3324口人。改革开放前,集体经济一穷二白,根本无法为村民谋福利。1991年开始,东关党总支组织人员前后多次到临沂、济宁市中区、邹城等地参观学习,探索发展批发市场建设路子。通过实施“市场兴村”战略,建起东关钢材批发市场和东关副食百货批发市场,“一硬一软”相辅相成,带动辖区专业市场经营领域的协调发展。
南关社区借助鲁西南最大的铁水联运嘉祥港,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南关社区党支部书记杜昌全说,自己1975年就考察过航运市场,2004年他和港航局的领导一起,用了两年时间把济宁到微山大小码头跑了一遍,在掌握材料的基础上,2006年向街道汇报自己的想法。经过几年的努力,去年5月21日嘉祥港铁路专用线正式开通运营。“随着运输量的增加,社区的收益也会逐渐增加。”杜昌全对港口的发展十分有信心。
村民同享经济发展大蛋糕
每天吃完晚饭,东关社区的村民金红梅就招呼舞伴们赶赴社区文体广场。“日子好了,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多。社区新建的文体广场正好为我们提供了娱乐场所!”金红梅乐呵呵地说。
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如果没有服务于群众就没有意义。多年来,四关社区的村民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红利,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
北关社区居委会给予社区65-75岁老年人每月50元的生活补贴,76-85岁老年人每月100元的生活补贴,86岁以上老年人每月200元的生活补贴,并定期为老人免费健康查体。设立了环境卫生保洁岗,住宅楼道亮化岗,维护社会治安岗,弱势群体济贫岗,文体活动服务岗,建成了农村书屋,组建了群众腰鼓队,各种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
俗话说“做事勤为本,立身孝为先”,在经济发展的西关社区,孝德修养就有一个专门的组织来维护老年人的权益。2001年胡立明上任后,偶然看见社区内一位老人和儿媳吵架,老人受了委屈哭哭啼啼地跑到街上,胡立明一边劝老人回家,一边赶到老人家里做儿媳的工作。事后,社区成立了社区老年协会,维护老年人的权益。胡立明还安排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制作宣传橱窗,专门摘抄些有关老年人权益的知识进行宣传,每年组织老年人代表召开座谈会,帮助老年人解决实际问题。胡立明通过老年协会帮助解决老年人家中的矛盾纠纷就达70余件。近年来,社区先后投资500万元,建立了科技文化大院、老年人服务站,为老人设立了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健身房等场所,还成立了太极拳队、秧歌队、民间腰鼓队等老年人健身组织,每年还专门拿出人力物力财力组织社区文艺演出活动,受到了老人的普遍欢迎。
此外,社区还先后投入资金10万余元购置巡逻车,成立了42人的专职治安巡逻队,常年坚持夜间巡逻,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经营环境,有效地预防了各类案件的发生。“经济发展了,安全更得跟上。让老少爷们在一个和谐、安全的环境中发展经济,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胡立明说道。
新闻推荐
□尹彤岳红霞李燕报道本报嘉祥讯连日来,嘉祥县嘉祥街道按照“建设美丽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总要求,对全街道35个村(居)的环境卫生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再次掀起环境卫生整治的新...
嘉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嘉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