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姓盛的人不多,主要分布于刘家沟镇的马家沟、望猪疆、解宋营、接夼袁家及市区等处,一共有十多户、几十人。据马家沟的盛好圣老人讲,清朝末年,其曾祖一担挑子从平度逃荒到蓬莱,先后落脚于大皂许家、望猪疆、马家沟等村。盛氏三世,人丁兴旺,连生九子三女。迫于生计,九兄弟各奔东西,后人也四处闯荡谋生。盛好圣老人这一支,选择了马家沟安家落户。
关于盛姓的来源,据《姓考》载,系出姬姓,“周穆王时盛国之后”。主要源于两支,其一出自春秋时期的盛国;另外一支盛姓,系由奭(shì)姓所改,得姓于西汉末年。历史上,盛姓先后在汝南(治今河南上蔡)、梁国(治今河南省商丘市南)等地形成望族。唐初的葛国公盛彦师、元代的诗人盛彧、明代的画家盛林、清代的实业家盛宣怀、民国时期的盛延祺中将等,都是盛姓的杰出代表人物。
蓬莱盛氏,最值得一提的是战斗英雄盛易三烈士。据《蓬莱县志》载,盛易三,原名盛云中,嘉祥县盛家庄村人。自幼家贫,1938年2月,在黄县参加区中队,投身于抗日武装斗争。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历任黄县行署警卫连连长、北海独立团二营副营长、蓬东县大队副大队长、蓬莱独立营营长。1945 年5月2日,在庙山战役中,他不幸腹部中弹,牺牲时年仅35岁。1945年10月10日,蓬莱县党政军民3000多人于蓬莱阁前集会,安葬盛易三等革命烈士遗骨,立“志为人民”纪念碑;同时,为纪念盛易三烈士,将城厢区命名为“易三区”。1953年将县城一所小学命名为“易三小学”(现改为“易三中学”),以慰英魂,以志永念。
近日,笔者特地拜访了盛易三烈士的女儿盛彩英女士。年过七旬的盛女士回忆说,小时候,自己的家是随着父亲的战场而转移的。五岁之前,她分别住过羽山刘家、转山高家、崔家等几个村庄,由姥姥相伴,一年到头,几乎见不到父母的踪影。她五岁时的一天,盛易三在庙山战役之前,曾回到崔家,陪着女儿到大街转了一趟。回去后,就率队打响了庙山战役,不幸壮烈牺牲了。父女间的最后一面,成了盛彩英女士永远的怀念。
新闻推荐
隔离栏开口多车辆乱掉头,附近居民多目睹惨烈车祸 家门口这段路,一个个生命远去
国道隔离栏缺口处一辆三轮车准备转弯点击查看原图国道旁经常可见密密麻麻停放的大货车点击查看原图国道上一辆货车疾驰而过点击查看原图 &nbs...
嘉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嘉祥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