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张昭晖石晶
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一对爷孙一起相依为命。1月27日上午,记者一路跟随,将嘉祥县疃里镇的陈祥善小朋友送回了家。温暖回家路,记者感受到的是浓浓的祖孙情。春节临近,小祥善希望能和爷爷一起过个团圆年。
见到妹妹,祥善露出难得笑容
上午11点40分左右,带着一颗似箭的归心,家住嘉祥县疃里镇东吴庄的陈祥善乘坐客车离开了济宁汽车总站。在回家的路上,小祥善显得十分安静,尽管坐在爷爷身边,但祖孙二人并没有太多的交流。在和陈爷爷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祥善今年八岁,现在上小学二年级,2011年秋天,小祥善离开了家乡,只身一人来到肥城京欣慈善学校读书。由于学校实行寄读制,一年下来,祥善只有在寒暑假才能回家。陈爷爷告诉记者,为了接祥善回家,他先是骑着电动三轮车到了宫白庄,然后又乘坐公交到了汽车总站。
汽车行驶至宫白庄附近时,祥善的爷爷下车了。临下车时,陈爷爷嘱咐了祥善几句,“爷爷把电车停在这了,现在我得把电车骑回去,你到了村口等我一会。”面对爷爷的叮嘱,小祥善低下头对爷爷说,“嗯,爷爷放心吧,我知道了。”
中午12点10分,记者跟着祥善在吴庄路口下了车,在路边等爷爷的时候,记者一行恰巧遇到了祥善的叔叔和婶子。见到了自己的亲人,小祥善显得特别开心,在给爷爷打完电话后,小祥善高兴地坐上了婶子的三轮车,记者则和祥善叔叔一道走回了家。祥善叔叔告诉记者,祥善小时候很腼腆,不爱说话也不爱笑,在几年前,祥善家中发生了变故,打那之后,祥善一直跟着爷爷生活。由于家住对门的缘故,祥善经常到叔叔家串门,叔侄关系也是非常亲近。每次放假回家,祥善在放下随身行囊后,都要到叔叔家逛上一逛,这次也不例外。这次回来,祥善见到了他仅四个月大的妹妹。祥善从婶子手中抱过小妹妹,一边和婶子说笑,一边逗着怀抱中的女婴,此时,祥善的脸上露出了记者在车上不曾看到的笑容。“祥善上次放假回来的时候,这丫头还没出生呢,看样子丫头挺喜欢她哥哥的。”坐在旁边的婶子对记者说。
新年愿望,和爷爷过个团圆年
时隔几个月,又一次回到自己的家,小祥善显得很兴奋。刚回到家,祥善就开始整理自己的书包、物品,从书包里掏出自己的成绩单、学校颁发的“三好学生”证书、还有一张最近刚拍的照片。照片上,小祥善站在雪地里,绽放灿烂笑容。祥善爷爷年龄大了,眼睛花了,看不清成绩单和证书上的字,小祥善就一个字一个字念给爷爷听,告诉爷爷这次考试,数学考了100分。祥善爷爷不停地说,“好,好”。
一会儿,祥善又从自己的书包里翻出一个红色塑料袋。红色袋子有些皱皱巴巴,祥善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撑开袋子,对爷爷说,“爷爷,你吃吧。”记者看到,袋子很大,但里面的东西很少,只装着几两花生和瓜子。祥善告诉记者,这是放假前,学校发的零食。早晨7点从肥城出发,中午回到嘉祥,他一直没舍得吃,只为带回来让爷爷尝尝。祥善婶子则说:“孩子可听话了,上一次他放假回来,我给他买了20多块钱的零食。一个月之后,开学该回去了,他还没舍得吃完,让我拿回家,给他弟弟吃。”
由于家庭变故,小祥善一直和爷爷相依为命。家里虽有几亩地,但祥善爷爷身体不好,不能下地干活,爷俩仅依靠低保和卖废品收入为生。正因为此,疃里镇才将这个去慈善学校免费读书的机会给了这样一个家庭。祥善爷爷告诉记者,在外读书的这两年,小祥善变化很大,不仅更喜欢学习了,为人处事方面也比以前懂事许多。不过,小祥善仍比较内向,除了做家务,就是在家看电视,偶尔串门和小伙伴一起玩。
今年,小祥善和爷爷一起过春节。祥善爷爷说,他不会包饺子,就让祥善婶婶帮忙来家里包水饺。爷爷说:“不吃水饺,怎么能算是过年!就算再难再苦,也一定要让善善开心过年。”
祥善和叔叔一起回家
祥善告诉爷爷,他在学校拿到了三好学生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山进通讯员付国涛日前,嘉祥县首批“祥城英才”选拔专家复评会议在祥城宾馆举行,通过专家评审,计划选拔首批60名“祥城英才”。每人每年一次性发放特殊...
嘉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嘉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