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永本报通讯员李永国李小超
2012年12月5日,室外寒意逼人,嘉祥县仲山乡孟楼村的村委会大院里却人头攒动、暖意融融。市疾控中心驻孟楼村工作组一大早赶来为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查体,注射流感疫苗,老人们感动地直夸,“还是共产党好,心里装着咱老百姓。”
去年以来,嘉祥县委以实施“连心联创”工程为载体,扎实开展“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实现了“干部受锻炼,群众得实惠,基层组织得加强”的目标。各级驻村干部共入户走访21万户,收集社情民意5670条,引进致富项目1090个,硬化路面105公里,新建桥涵88座,新建、提升文化大院56处,健身广场176个,捐赠健身器材225套,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426次,提供免费医疗检查3万人次,为嘉祥县经济发展和民生工程投入并协调了大量资金,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广大驻村干部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布局全面覆盖
嘉祥县将565个联系点、118联建村、77包驻村统筹安排,按需对接,使市、县、乡各级干部驻村入户工作整合推进。围绕后进村转化、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和强化“两新”组织党建,按照党政部门到难村,政法部门到乱村,经济部门到强村,农科部门到专业村,党建工作指导员到“两新”组织的要求,从县直部门党员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中选派“第一书记”200名,到后进村、重点项目建设村和“两新”组织开展工作。
人“走”下去、网“撒”下去,有利于建立起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长效机制,加深党群、干群关系。嘉祥县下硬功夫,让入村人员带着10000余份《致全体村民的一封信》和3000册《驻村入户民情记录簿》,进行“地毯式”走访、带着感情交流。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营造氛围,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学习典型、争当先锋,让他们以驻村入户为自豪。
拓宽渠道强化服务
先“连心”再“联创”,嘉祥县制定五大“联创”目标:增加农民收入,创经济富裕村;弘扬先进文化,创精神文明村;化解矛盾纠纷,创和谐稳定村;强化基层组织,创“五好”党支部;转变干部作风,创“四型”便民机关。为实现五大目标,嘉祥县积极拓宽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和方式。“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到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摸清村情民意,征求群众意见,为更好地服务积累“资源”。一系列好的经验做法也随之在全县推广:梁宝寺镇的“群众有话说,相约在周三”、黄垓乡的“说事日”、纸坊镇的“群众点评会”等方式灵活地集中为群众解难答疑,让群众点评干部实绩,接受舆论监督,获得群众的认可和交口称赞。
各联建单位、联系点领导、驻村工作组认真排查困难家庭、困难群众,特别是对那些迫切需要帮扶救助的家庭捐款、捐物,开展了一系列爱心帮扶助学活动。截至目前,共走访救助困难学生家庭3579户。
通过发放“连心一卡通”、创建农科专家库和致富项目库“两库”,干部直接服务群众有了新机制。自“一卡两库”实施以来,已回应群众各类诉求5680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86个,提供专业技术指导2990人次,解决技术难题300余个,帮助发展村办集体项目186个,群众新上各类致富项目3860个。
三件实事彰显为民
“办实事、解民忧”一向是嘉祥县“连心联创”活动的核心。嘉祥县下派干部工作团要求每个驻村工作组年内至少承诺为民办理三件实事,签订承诺书,并向社会公开。目前,11个市派工作组承诺的68件实事,66个县派驻村工作组承诺的146件实事,都已基本办结。
一件实事连结一份真情。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派工作组视嘉祥县为“第二故乡”,脚踏实地地为“故乡”人民办实事、做好事。市委宣传部驻潘庄村工作组为村里改造维修了排灌站,解决了全村及周边村3000亩田地的灌溉排涝问题;市疾控中心驻孟楼村工作组协调资金,硬化村内所有道路;市民政局驻王刘村工作组为村里建设了高标准的村级办公场所……
强基固本方能长治久安。“连心”凝聚力量,“联创”创造业绩,嘉祥县通过“连心联创”,在党群、干群之间架起了一条沟通心灵的桥梁,让党旗在这座桥上鲜艳地飘扬。
新闻推荐
本报嘉祥讯(通讯员付国涛李永国张继勤)近日,嘉祥县全面启动新一轮的“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按照“因村派人、因人联户、因...
嘉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嘉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